服務清潔低碳能源發展,又一重大工程開工。
2月28日,張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電網試驗示范工程開工動員大會在北京召開。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舒印彪介紹,張北柔性直流工程是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也是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工程,在我國乃至世界電網歷史上將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十九大對我國能源轉型與綠色發展作出了重大部署,強調加強電網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從國家電網公司獲悉,張北柔性直流工程額定電壓±500千伏,建設666千米±5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新建張北、康保、豐寧和北京4座換流站,總換流容量900萬千瓦。工程總投資125億元,并于2017年12月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
該工程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力爭2019年底,確保2020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運。
將創12項世界第一
柔性直流輸電是當今電網科技領域的前沿技術,具有可控性好、運行方式靈活、適用場合多等顯著優勢,在偏遠地區和海上新能源并網、異步電網互聯、城市供電等應用領域具有獨特優勢。
張北柔性直流工程是集大規?稍偕茉吹挠押媒尤、多種形態能源互補和靈活消納、直流電網構建等為一體的重大科技試驗示范工程,其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均為國際首創,將創造12項世界第一,將在世界上率先研究直流電網技術,首次建設四端柔性直流環形電網,把柔性直流輸電電壓提升至±500千伏,單換流器額定容量提升到150萬千瓦,首次研制并應用直流斷路器、換流閥、控制保護等直流電網關鍵設備。
該工程相關負責人介紹,基于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構建的直流電網,可實現多電源供電、多落點受電和新能源孤島接入,具有更好的經濟性與靈活性,能夠將風電、光伏、抽水蓄能與負荷中心直接連接,構成多種形態能源靈活互補的能源互聯網,通過多源接入和多能互補,可有效平抑新能源波動性。
將支持冬奧場館100%清潔能源供電
建設張北柔性直流工程,對于推動能源轉型與綠色發展、服務北京低碳綠色冬奧會、引領科技創新、推動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等具有顯著的綜合效益和戰略意義。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寶華在動員大會上表示,該工程將提升張家口地區新能源外送能力,加快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可持續發展;加強北京、雄安新區接收外送電能力,為高起點高質量編制雄安新區規劃奠定基礎;在新能源大規模送出,提高電力設備制造水平,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方面均有重要意義。
張家口是國家可再生能源綜合示范區,風能、太陽能等能源資源豐富,目前裝機超過1000萬千瓦,規劃2020年超過2000萬千瓦,但本地消納能力不足,需要大規模送出消納。工程的建設將實現張北新能源基地、豐寧儲能電源與北京負荷中心相連,推動多種形態能源互補和靈活消納,滿足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綜合示范區建設需要,推動大容量柔性直流換流閥等柔性直流電網關鍵設備的自主研發,提高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水平,為我國大規模應用柔性直流輸電和構建直流電網積累技術、裝備和運行經驗。
北京地區經濟發達,用電需求大,為保障電力供應、促進節能減排,需要逐步提高外來電比例和清潔能源發電比重。張北柔性直流工程可以充分利用張家口地區大規模風、光互補特性與抽蓄電站的靈活調節能力,降低新能源出力波動對電網的影響,增強北京市接受外來電能力,為京津冀地區提供穩定可靠的清潔電力,屆時北京市外受電比例將達到70%,冬奧場館實現100%清潔能源供電,有力服務低碳奧運專區建設。
此外,張北柔性直流工程具有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等優勢,可有力帶動電工裝備產業等發展,中長期經濟效益顯著。工程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在柔性直流輸電和直流電網領域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推動更高電壓、更大容量柔性直流技術的創新發展,帶動電網技術和裝備制造產業技術升級,鞏固我國在直流輸電技術領域的國際引領地位,為直流技術和重大裝備“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創造有利條件。
來源:一財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8-2/2018228186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