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鴻海報出了3萬億日元(合27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東芝半導體,而該報價是排名第二的私募股權公司銀湖資本和芯片廠商博通聯合報價的1.5倍。
鴻海如此大手筆,將令其在競購中保持極大優勢,因為畢竟資不抵債是東芝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東芝公司首席執行長Satoshi Tsunakawa上月曾表示,為芯片業務挑選買家的首要條件是出價,其次是買家快速完成交易的能力。而鴻海不擁有任何一家大型內存制造商,這意味著該公司不會面臨部分其他買家將遭遇的反壟斷阻礙。
此次若能成功收購半導體芯片業務,或將帶領鴻海更進一層樓,因為該芯片將可能被用于許多聯網設備,并且也被用于蘋果公司的iPhone和iPad。
雖然鴻海有著很大的成功幾率,但是還面臨日本政府的阻撓,因其擔心技術外流。對此,Tsunakawa也指出,雖然知道日本政府希望東芝公司在出售該業務時考慮國家安全問題,但東芝公司仍將優先考慮上述兩項因素。
因為東芝生產的半導體芯片是機器人、人工智能及互聯設備的核心,自該出售消息公布以來就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競購者,但隨著競標的進行,競購企業已經由此前10家縮減至4家,目前分別為鴻海集團、私募股權公司銀湖資本、芯片廠商博通以及韓國SK海力士。
其中,銀湖資本和博通此番作為合作伙伴聯手競購東芝閃存業務,二者一共提出的報價約為2萬億日元((約合180億美元);SK海力士在這次并購中也拉了日本本土的投資力量入伙,二者將組合聯合體,計劃以10萬億韓元(約合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東芝半導體部門50%的股份。
另外,還有消息稱,在日本產經省主導之下,東芝在尋求當地企業成立本土聯盟,擬參加第二輪競標案,目前富士通和富士控股正考慮加入競標,其他可能加入競標的公司包括東芝的客戶和業務伙伴。
值得注意的是,周二(4月12日)還是東芝公布業績財報的截止期限。截至目前東芝還是未能獲得審計方普華永道Aarata完整的簽名認可,此前因同樣原因東芝已經兩度推延公布日期。
有消息人士稱,東芝為了別避免被東京證交所摘牌,正在考慮在未獲審計方完整的簽名認可情況下,公布財報的可能性。<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7-4/201741113514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