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您的位置:電源在線首頁>>行業資訊>>產業縱橫>>“十三五”期間我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正文

“十三五”期間我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2017/2/10 10:39:57   電源在線網
分享到:

    經過“十二五”的新發展,我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持續鞏固了世界最大電池生產國和出口國的地位。前面的市場分析表明,雖然全球發展趨向緩慢,但是化學與物理電源市場依然處于旺盛需求的態勢, 因此,我國電池行業“十三五”依然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當然也面臨極為嚴峻的挑戰,分析如下。

    1、我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面臨的機遇

    1)市場需求越來越旺,且比任何時期都好

    ①中國國內傳統消費電池(原電池與鉛酸蓄電池等)市場依然是世界最大的電池市場,將呈持續增長態勢,可以把這種市場特征定義為“穩中有升”;按5只原電池/人/年計,總數就將達到60余億只(實際上這個數字會進一步升高)。中國累計已有近2億輛電動自行車在運行,若平均每2年換一次電池,年度替換市場就達1億套(每套鉛酸蓄電池若為10Ah,36V,即360Wh。那么總計達到360億Wh。

    ②中國部分消費電池有著固定的國外市場(特別是向發展中國家出口),這一出口市場一般也是穩中有升,如鋅錳電池、堿性鋅錳電池、錢幣式鋰原電池、小型鋰離子電池等。

    ③隨著我國正在推進的一帶一路計劃,國內外鐵路、汽車、交通、通信、UPS、醫療等都會有更大發展,對于各類電池需求(包括蓄電池與原電池)都會有更多需求。

    ④動力電池市場面臨新的更大增長,按照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計劃,2020年我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年生產能力達200萬輛,若按平均每輛30kWh計,總計需要動力電池600億Wh,已經超過了2014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產量(5萬MWh)。如果還要考慮微混起停、HEV等的需求,那就更大了。

    ⑤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將風電作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新生力量,將太陽能作為后續潛力大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國家能源局《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 2015 年太陽能發電裝機將達到 2100 萬千瓦,到 2020 年,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 5000 萬千瓦。而“十三五”規劃擬將2020年太陽能發電裝機目標提高到1億千瓦。一旦再生能源大規模走向應用,經濟有效、簡便操作的儲能電池就變得迫在眉睫了。因為無論獨立供電還是并網,都需要儲能電池。顯然,再生能源的利用,將極大推動儲能電池產業的大發展,其需求總量必將是非常大的。

    ⑥一些新的用電器具或設備正在興起,也會對電池提出急迫的需求,如無人飛機、機器人等等。

    2)國家與地方政府的各項政策支持越來越強

    ①國務院把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確定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的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節能環保等產業與電池行業密切相關,涉及到太陽電池、動力鋰離子電池、氫鎳電池、鋰一次電池、鉛酸蓄電池及相關的電池材料產業;

    ②我國《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提出了電動汽車產銷形成規模的重大戰略目標,明確在 2020 年之前實施千億元投資進行扶持,到 2015 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保有量達到 50 萬輛以上,2020年實現普及 500 萬輛新能源汽車;

    ③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出臺《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實施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

    ④國家能源局《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 2015 年太陽能發電裝機將達到 2100 萬千瓦,到 2020 年,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 5000 萬千瓦。而“十三五”規劃擬將2020年太陽能發電裝機目標提高到1億千瓦;

    ⑤國家科技十三五規劃對動力電池、燃料電池技術創新繼續給予重點支持。其中,動力電池的比能量(單體電池)300-350Wh/kg,成本1元/Wh等。

    3)行業由“大”做“強”的基礎越來越好,且顯示出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局面(見前面分析)

    顯然,未來5-10年我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又迎來了一個更大發展的契機,關鍵是我們能否抓住機遇,在認清我們所面臨的嚴峻挑戰的基礎上,解決一個一個行業發展遭遇的技術與生產管理難題,取得質的飛躍,在2020年部分實現我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由“大”變“強”和最終2025年全面實現我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由大國轉變為強國的蛻變!

    2、我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面臨的嚴峻挑戰

    用一句話概括起來說,“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不強,是行業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說“市場蛋糕”很大,但我們如果競爭力不強,我們分到的“市場蛋糕”有限。特別是,正當我國電動汽車發展需要大批量使用動力電池之時,韓國三星與LG兩家大電池公司完成了在中國大規模電池生產線建設。他們的電池生產能力、性能水平、質量一致性、甚至價格都優于中國制造的電池。這樣,就連中國國內動力電池市場也會受到極大沖擊!我國電池行業競爭力不強的表現,可具體歸納如下。

    1)行業創新能力不足,具體表現為新技術的源頭大多在國外,自主推出的新產品較少,產品升級換代慢;

    2)產品性能或質量水平缺乏競爭性,具體表現為電池綜合性能或某項性能低于國外對手產品;或產品性能一致性水平難以滿足用戶配套(如電動車動力電池)要求等;

    3)企業規模不夠大、無法對抗國外大型跨國公司。表現為我國大型電池公司雖在成長中,但規模度不夠大。加之中小企業眾多(我國化學與物理電源產業相關企業的數量多達 4000 家)。內部相互惡性競爭嚴重,影響對外競爭力。

    4)行業中還保留了部分低檔產品,如原電池產品中的一次鋅錳電池的比重較大,不僅價格低廉,而且出口到歐美發達國家的比重較小,與國際高端客戶配套的量較少;

    5)關鍵材料滿足程度不夠,或使電池性能上不去,或降低采用率。故需進一步通過細致研究、材料生產控制等,以進一步改善材料性能,滿足或提高在高檔電池中的采用率;

    6)生產自動化程度和控制、管理存在缺陷或不足,顯著制約高檔電池成品率、一致性和成本;

    7)研究、生產與應用跟不上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發展要求:動力電池市場需求量雖非常大,但電動汽車對電池性能及成本有著不斷升高的要求,電池技術水平認可度需要進一步提升,電源系統(模塊)標準化制造水平不高;電池循環耐久性、環境適應性需要接受實地實證與考核;利于電動汽車推廣應用的社會服務支撐體系尚在創建之中;

    8)節能降耗和廢舊電池回收再利用形勢嚴峻:廢舊電池回收再利用需要進一步規范和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9)國內鋰電生產企業普遍缺乏對國際安全法規的認識,與國際上領先的鋰電池企業相比規范意識偏低;有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低價競爭,不按照法規要求進行有關檢測(如UN38.3), 導致出口國外后被退貨和重罰。

    10)交通和安全監管部門對鋰電池運輸和倉儲缺乏有效的區別和管理。目前國內危險品運輸沒有區別鋰電池產品,統一按照;窐藴首鳂I,要求過高,從而鋰電池運輸運輸成本過高,給企業增加了很大負擔。也導致相當一部分企業朦混運輸和倉儲,造成監管的漏洞和安全隱患。建議有關部門向國際上先進國家學習,細化產品和加以改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十三五”期間我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面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7-2/2017210103957.html
  投稿熱線 0755-82905460    郵箱  :news@cps800.com
關于該條新聞資訊信息已有0條留言,我有如下留言:
請您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導致的法律責任
·本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刪除其管轄的留言內容
·您在本網的留言內容,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留言   免費注冊會員
關鍵字:
        
按時間:
關閉
av在线天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