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要的電動車企在充電問題上缺乏作為,這個名單里面甚至包括了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等領軍企業,他們把充電樁研發和運營的工作交給了合作伙伴。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充電速度快慢的瓶頸并不在于充電樁的功率,根源在于動力電池的性能上,動力電池的充放電倍率決定充電速度。董小姐力推的珠海銀隆,充放電倍率可達到10C,意味著6分鐘可完成充電,代價就是電池能量密度大幅度降低;能量密度高的,充放電倍率就會大幅度降低。
對于面向私人市場的純電動轎車,充電速度和代表巡航里程的能量密度兩個指標均不可妥協。特斯拉以及國外的動力電池制造商如松下、LG化學、三星等,其厲害之處在于既能把能量密度做得很高,同時具備非常優秀的充放電倍率。
解決中國充電基礎設施的用戶體驗和運營效率問題,需要新能源汽車制造商通過突破動力電池技術瓶頸來實現。<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本土車企在充電問題上不作為 影響產業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7-2/201721091023.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7-2/201721091023.html
文章標簽: 充電/珠海銀隆/動力電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