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號(Opportunity,MER-B)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2003年火星探測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這項計劃的主要目的是將勇氣號和機遇號兩輛火星車送往火星,對火星這顆紅色行星進行實地考察。
機遇號和雙胞胎勇氣號,這兩個名字都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九歲女孩索菲·科麗斯起的!
計劃中機遇號只有三個月使用時期,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太陽能的電池會在積灰之后失效。它在2004年1月降落在火星表面時每小時可以發950瓦的電,到了12月還能每小時發900瓦。2005年4月26日,機遇號在企圖橫越一個波浪形沙丘時,陷入沙堆動彈不得,工程人員花了數周時間,以“機遇號”的模型車來找出實物的脫窘辦法,至6月4日,噴氣推進實驗室收到的數據顯示,“機遇”號已經越過了沙丘,前進了10多厘米。2007年9月11日,機遇號火星車成功進入維多利亞坑。
2003年6月25日,機遇號發射成功;2004年美國東部標準時間1月24日(北京時間晚一天)登上火星。
機遇號登陸火星模擬圖
早在2016年3月27日美國宇航局就在官方網站報道,美國宇航局的“機遇”號火星車拍攝了一幅自拍照,照片中“機遇”號的太陽能電池板被塵土覆蓋。此時,“機遇”號任務已經進入第5個火星冬季。塵土減少了“機遇”號的發電量,致使行動受限。只有在冬季過去或者風將塵土吹走,“機遇”號才能恢復正常供電。
2016年7月8日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了兩張由“機遇號”火星車拍攝的火星表面高清廣角照片。兩張照片從不同角度展現了“機遇號”火星車所處的環境。據了解,這兩張廣角照片是由817張照片合成的。拍攝日期是從2015年12月21日到2016年5月8日,當時正值火星南半球的冬季。其中在第一張照片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機遇號”的太陽能電板以及它在火星表面所留下的“足跡”。而第二張照片則展示了“機遇號”附近的一個巨大隕石坑以及土壤細節。根據計劃,美國宇航局的下一代火星車“好奇號”于2016年8月登陸火星,接替“機遇號”。<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7-1/2017112171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