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小康股份公告稱,國家發改委已正式核準了其全資子公司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下稱“金康新能源”)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建設項目,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足足準備近一年后,小康股份獲得國內第八張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牌照。
據了解,自2016年5月以來,已有北汽新能源、五龍電動旗下的長江EV、長城華冠旗下的前途汽車、奇瑞新能源、江蘇敏安電動汽車、萬向集團、江鈴新能源拿到獨立新能汽車生產資質,如今小康股份再拿牌照,也令業內感嘆審批速度遠超預期。
“現在包括地方政府和車企對新能源的熱情都非常高,但是這里面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市場是否需要這么多新能源汽車?”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
而據記者統計,小康股份自2016年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后,已公開的投資方案中,有超50億元砸向新能源領域,若市場消化存疑,也對其投資回報形成挑戰。
拿下第八張牌照
據了解,金康新能源的經營范圍涉及研發、生產、銷售多個方面,包括:新能源汽車及其零部件;汽車研發及相關技術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成果轉讓;貨物及技術進出口等。
“這個牌照能申請下來不容易,將有利于推動公司的新能源汽車規劃。”小康股份董秘辦人士向記者表示。
事實上,自2016年上市以來,小康股份便一直在為獲取牌照一事做準備。
比如2016年9月聘請了特斯拉創始人馬丁·艾伯哈德擔任其新能源汽車顧問,引進了行業尖端人才;10月又馬不停蹄宣布擬收購3家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公司,以掌握核心技術;隨后,公司又表示將為金康新能源售出的新能源乘用車整車及零部件承擔“三包”責任,自建成投產后為期5年,以打消后顧之憂。
目前已獲得資質的有8家車企,而據公開報道,排隊等待評審的車企一度多達20余家,金康新能源為何能以第八的順序得牌,也成為關注熱點。
“對于新能源車企,那些擁有完整的生產體系,比如傳統的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工藝是否具備,是否有自主知識產權,這些都是申請牌照會考量的指標!敝袊嚬I協會王姓人士表示。
而上述董秘辦人士表示:“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了包括微客、微卡、緊湊型MPV在內的,微車整車、發動機及零部件的生產、銷售服務完整產業鏈。”
布局已砸超50億
記者注意到,為了拿下新能源汽車“準生證”,小康股份也砸了不少真金白銀。
2016年7月,剛剛上市“滿月”的小康股份即提出轉型規劃,宣布將面向新能源汽車實現戰略轉型,投資東康新能源純電動乘用車建設項目(后更名為“金康新能源”),投資規模超25億元,預計在2018年10月完成項目建設;加上2016年10月擬收購3家公司的預計花費95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6.5億元);以及2016年12月發布的定增預案中,計劃募資39.6億元(金康新能源純電動車擬使用20億元),照此測算,目前其發布的計劃表中投向新能源領域的就超過50億元。
令投資者尤為關注的是,上述投資能否達到預期收益?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有近200家新能源車企,傳統車企加碼新能源領域也漸成潮流,如此龐大的“造車”隊伍能否被市場完全消化難下定論。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統計數據,2016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生產42.7萬輛、銷售40.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9.0%和60.4%;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4.0萬輛和31.6萬輛,同比增長75.6%和77.8%。
“現在包括地方政府和車企對新能源的熱情都非常高,但是這里面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市場是否需要這么多新能源汽車?”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7-1/2017112162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