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位于江蘇省寶應縣柳堡鎮境內的的艷陽天“漁光互補”光伏發電站全面建成并順利并網發電。該項目總容量108兆瓦,占地3000畝,總投資12億元,建成后年均發電量1.25億千瓦時,實際可節約燃煤375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6400噸,二氧化硫約355噸。據悉,這是江蘇省內單體最大的水面光伏電站。
江蘇寶應,具有豐富的水面資源,全縣灘地面積約 73.4 萬畝,為蘇北里下河地區最多的縣份。全縣共有適合漁光互補項目的水面近16萬畝,實際可利用面積10萬畝左右。近年來,該縣充分利用水面資源,通過“漁光互補”模式發電,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截至2016年12月,全縣集中、分布式光伏電站11座,總裝機容量197.383MW,居民光伏電站等29座。自2013年11月首個“漁光互補”光伏電站并網發電至今,僅集中、分布式光伏電站累計發電量2.06億千瓦時以上。
近年來,國網寶應縣供電公司主動適應綠色能源需要,積極支持服務光伏發電企業,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該公司全面做好“漁光互補”項目申報、接入方案制定、基建臨時用電、項目驗收、運行值班人員培訓等工作。同時,主動與上級公司爭取項目資金,加快電網建設步伐,促進綠色能源就地消納,僅2016年就建成投運了220千伏沿河輸變電工程和110千伏曹甸輸變電工程、“一流配網”工程,在建110千伏小官莊輸變電工程等,為新能源發展接入電網提供重要支撐。
另據悉,目前,該縣正在積極申報生態漁業光伏發電“領跑者”示范基地建設。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該縣擬在西安豐、射陽湖、廣洋湖、柳堡鎮、涇河鎮、魯垛鎮、夏集鎮進行光伏基地建設,總占地面積約45平方千米、6.8 萬畝,建設規劃總裝機容量2080MW、27 個光伏電站,分兩個階段實施。光伏電站擬采用“漁光互補”開發方式,將規劃區域打造成集光伏電站建設、光伏先進技術示范、特色水產品養殖、特色漁業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綜合開發基地,工程靜態投資約為169億元。
工程全面建成后,平均每年可為電網提供約233667萬千瓦時的綠色電能,不但能夠滿足寶應縣當地的電力需求,有效改善能源結構,且還有大量盈余電力送入電網。每年可節約標煤約79萬噸,且可減少多種大氣污染物和灰渣的排放,節能和環保效益顯著。<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6-12/201612291434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