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至18日,第三屆中國儲能創新與技術峰會在深圳盛大召開。本屆峰會以“聚焦儲能產業發展 搶占商業化制高點 ”為主題,峰會由知名國際會議策劃機構Ace Events 主辦,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澳大利亞儲能聯盟、亞洲電池協會協辦,是儲能行業下半年最受關注的年度盛會,會議匯聚了近800位海內外儲能項目方、電力電網公司、發電集團、電科院、新能源發電運營方、儲能技術解決方案提供方、電池生產商、電動汽車商、充電樁建設方、檢測及監控運營方、投資及咨詢方等行業精英共聚一堂。
中國儲能產業的未來幾年將如何發展?儲能企業該如何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踏準中國儲能市場商業化的節奏?來自國務院參事、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徐錠明先生,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主任姜克雋先生,CNESA(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李岱昕女士,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駐華代表Markus Hempel(韓佩德),以及法國電力集團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陳國飛等二十多位業界專家暢所欲言,分享了各自領域的研究所得。
其中,國務院參事、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徐錠明先生在其演講報告《能源技術革命大時代下,儲能如何角力新藍!分刑岬剑骸癎20峰會大力提倡綠色發展,未來的競爭是環境的競爭,新的科技革命正向我們走來,智能、綠色、低碳是新的科技革命的特點,跟能源和儲能息息相關,我們要做好準備迎接科技革命的到來!眹野l改委能源研究所主任姜克雋先生則在其報告《能源轉型與儲能》中分享了其對未來幾年儲能產業發展的一些看法:“電池儲能技術發展會很快,2025年純電動汽車將進入爆發期,電動汽車電池作為儲能方式之一可以起到作用,其他電池儲能技術發展快速,儲能對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起到相互促進作用……”,此外,德國萊茵TUV大中華區太陽能及燃料電池總經理李衛春先生、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儲能研發中心產業化主管紀律先生和河海大學石琳軍教授級工程師分別就“儲能驅動智慧綠色能源”、“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研發進展”、“儲能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等領域進行了專題演講。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主任姜克雋先生
CNESA(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李岱昕女士
會議同期還舉行了年度中國儲能產業杰出企業頒獎典禮,表彰了一批在儲能產業中表現突出的企業。在本屆展會上,眾多知名廠商展示了其先進的產品、技術及系統解決方案,吸引了參會專業人士的高度關注。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發展儲能與分布式能源”首次作為國家級發展規劃被列入了“十三五”規劃百大工程項目,標志著中國儲能產業向其商業化發展邁開了一大步。縱觀全球,雖然歐、美、日、韓地區儲能項目裝機量依舊占據領先地位,但以澳大利亞為代表的新興儲能區域市場正在崛起,中國儲能市場也不甘示弱。據調查,截至2015年底,我國累計運行儲能項目(不含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和儲熱)118個,累計裝機已達105.5兆瓦,占全球儲能項目總裝機的11%。另外,為支持儲能行業發展,今年4月底,國家能源局發布了《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明確要求先進儲能技術創新,研究面向可再生能源并網、分布式及微電網、電動汽車應用的儲能技術。今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從“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關鍵、帶動整體”的戰略高度,把儲能技術列入“戰略任務”之一 。國家層面一系列規劃的出臺,為儲能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在后續儲能補貼等政策的出臺及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我國儲能市場將迎來千億級規模。
CNESA(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研究數據時預測,到2020年,理想情景下,不含抽水蓄能,儲能總裝機規模將達24.2GW。隨著“國家級試點”示范應用的開展,儲能價值將進一步顯現,中國儲能市場即將進入快速增長期。如何推動中國儲能市場從“國家科技規劃”向“商業化初期”過渡,將成為下一階段的行業焦點。此次第三屆中國儲能創新與技術峰會的召開,有助于中國儲能與國際接軌,助力企業了解儲能行業發展趨勢,是專業觀眾、參會代表和展商溝通交流、實現儲能技術商業化的絕佳平臺。<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6-11/201611211734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