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您的位置:電源在線首頁>>行業資訊>>產業縱橫>>跨界造車這個大“坑”還有多少企業跳?正文

跨界造車這個大“坑”還有多少企業跳?

2016/11/15 10:34:32   電源在線網
分享到:

    十年前,當國內家電企業第一次掀起跨界造車的浪潮時,并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最終以失敗告終,但這似乎絲毫沒有影響國內企業甚至互聯網企業跨界造車的沖動,第二波熱潮又洶涌而起。

    這次不同的是,跨界造車的企業,不僅有格力、漢能等傳統企業,更有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互聯網三巨頭以及樂視、蔚來、車和家等不很知名的互聯網企業。前車之鑒仍不能阻止企業跳入跨界造車這個大“坑”,這是為哪般呢?

    據了解,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17.7萬輛和1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5%和126.9%。呈現高增長趨勢和空間。

    但事實上,在互聯網企業加入跨界造車熱潮前,即便是與汽車技術接近的傳統家電業造車,馬失前蹄的也不少。比如,春蘭空調早在1997年斥資7.2億元收購了當時虧損嚴重的東風南京汽車,組建春蘭汽車,但一直不順,直到2008年7月,虧損嚴重的春蘭卡車被江蘇徐工集團收購。此后,奧克斯、新飛、格林柯爾、美的集團等家電企業也先后試水造車,但均未成功。

    如今這第二波熱潮中,新加入了互聯網企業。而對于他們而言,其初衷則與家電企業有所不同,是將汽車作為其網絡的載體和終端。其將要擴張的依然是網絡。與傳統制造企業不同,不僅互聯網企業離車更遠,而且其所謂的“車”,也似乎脫離了車的功用。也許未來中國的消費者購車時,面對的不再是如今的寶馬、奔馳、豐田、大眾等傳統汽車品牌,而是那些充滿奇幻感覺的“異類”。

    也許這些“異類”自動化、智能化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司機開車時能否“心有旁騖”?甚至能否讓智能系統代勞而自己睡覺?目前對大多數人來說,都還是不敢奢想的穿越。

    除了需求外,能力更是懸念。不管是何類車輛,跨界的難題和鴻溝明擺在眼前。別說新能源汽車在研發設計、制造生產等環節畢竟與傳統汽車存在很大差異,讓傳統車企代工生產不僅面臨著制造工藝難以完美對接的困難,還存在著難以保持核心技術和品牌獨立性的隱憂。就是生產傳統的汽車,對家電企業也是一道高高的門檻。

    如今,董明珠們不惜一擲千金豪賭造車,但愿她看得準、抓得穩。只是投資者們已經大大收窄了容許她犯錯的空間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跨界造車這個大“坑”還有多少企業跳?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6-11/20161115102834.html
  投稿熱線 0755-82905460    郵箱  :news@cps800.com
關于該條新聞資訊信息已有0條留言,我有如下留言:
請您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導致的法律責任
·本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刪除其管轄的留言內容
·您在本網的留言內容,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留言   免費注冊會員
關鍵字:
        
按時間:
關閉
av在线天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