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您的位置:電源在線首頁>>行業資訊>>產業縱橫>>解讀《中國制造2025》制造業的世界競爭正文

解讀《中國制造2025》制造業的世界競爭

2016/9/7 18:15:02   電源在線網
分享到:

    實施《中國制造2025》,建設世界制造強國,是我們吸取錯失前兩次工業革命的歷史經驗教訓,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戰略選擇。

    制造業是國家的支柱,2014年工業增加值在GDP占比達到35.85%,在主要經濟體中,比重最高。當前,世界經濟和產業格局正處于大調整、大變革和大發展的歷史時期。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挑戰與機遇并存。通過持續實施《中國制造2025》《中國制造2035》《中國制造2045》,到建國一百周年時中國要成為全球領先的制造強國。

    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目的就是通過系統地把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動員起來,把社會各方面的資源整合起來,共同推進,把中國由“制造大國”變成“制造強國”。

    中國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國,但是中國制造仍然大而不強。機床產量占世界的38%,可進口數控機床單價平均為出口單價的450倍,90%的數控系統要靠進口。在高端機床領域進口機床仍然占絕對主導,占比80%。高端機加刀具占國內機加刀具市場的39.4%,其中進口占比高達86%。鋼鐵產量世界第一,可高噸位起重機的鋼絲繩得靠進口。中國手機產量2014年達16.3億部,世界占比超過77%,出口13.1億部。但是自主芯片卻不到3%,為了指甲大小的芯片,中國每年進口付出的代價超過2000億美元,芯片進口額超過石油,連年位居第一。質與量的巨大反差背后,是“中國制造”在產業鏈的低附加值區域徘徊,很多領域還需要時間和耐心積累知識、經驗和技術。

    中國制造業中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狀況不佳,和美、德、日等國差距明顯,F在的工業4.0是信息技術領域微創新相結合而來的,從量變到質變的革命。從產品研發、生產工藝、工廠車間設計規劃、制造過程、物流、售后服務、銷售和采購等業務流程中,大量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信息手段和現代化精益供應鏈的管理思想和工具相結合的優化軟件。依據美國透明市場研究(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公司調研的數據,2014年美國的PLM市場在全球占比33%,為第一大市場,中國市場占比3.95%,只有美國的約1/8,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美國多是高端制造業,需要有先進的信息工具。中國多數規模制造企業的信息化還處于上功能的階段,在長期目標、整體規劃、分步實施、一體化等方面和發達國家企業相去甚遠。MES系統在美國、德國的主流廠商已經高度產品化,系統高度標準化,同時兼顧了企業的個性化需求。而中國企業實施的MES系統卻不容樂觀,流程型企業的MES系統實施時間很長,有一定的水平、離散行業的MES系統基本處于起步階段,還沒有一家內資的離散加工企業實施了完整的MES系統,多數企業只是實施了MES的某些功能而已。

    據數字化企業網調查,中國企業管理者對MES系統的理解存在較大偏差,主要表現在:MES系統實施后達到項目預期的僅為55%,還有45%的企業MES系統的實施并沒有達到初期的目的。從各行業的應用來看,冶金與石化行業的MES系統應用率最高,為62%,最低是機械與裝備行業,為49%。電子電器行業與汽車與零部件行業的MES系統應用率居中,分別是59%和60%。

    現在的國有企業不是沒錢做信息化改造,而是沒有足夠的優秀人才做先進的信息化改造,在實施方法上也缺乏系統規劃,多是做成夾生飯。而民營企業多是資金和人員雙缺乏,在信息化改造方面投入重金的鳳毛麟角。

    先進制造業是資金、技術和人才密集型行業。資金需要融資環境,技術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和積累,人才則需要整個社會教育培訓體系的改革。這三方面是中國制造強國戰略的關鍵要素,一個做不好,強國戰略必然失敗!吨袊圃2025》戰略中在這三方面的政策需要更多的措施。

    在《中國制造2025》中明確提出了5點要求:

    (1)堅持創新驅動,把創新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創新是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關鍵核心。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不僅會帶動傳統制造領域的生產率提高和產品性能提升,還會帶來戰略性新興產業數量眾多的新材料、新能源、新生物產品、新設備的出現,推進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我國的研發投入規模近幾年來一直處于世界前列,2013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11800億元,研發投入比例首次突破2%。但與世界強國相比,產業創新能力還有不小的差距。我國技術對外依存度高達50%以上,95%的高檔數控系統、80%的芯片、幾乎全部高檔液壓件、密封件和發動機都依靠進口。必須把增強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提高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創新能力,走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

    (2)堅持質量為先,把質量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關鍵內核。高質量是制造業強大的重要標志之一,它從市場競爭的角度反映出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既是產業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也是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表征;既是科技創新、管理能力、勞動者素質等因素的集成,又是法治環境、文化教育、誠信建設等方面的綜合反映。十多年來,我國制造業整體質量不斷提高,較好地保障了消費的穩定增長和經濟的持續發展。但是伴隨著消費需求的變化,對質量的要求與日俱增。在生活性消費領域,數量消費正向質量消費過渡;從日用消費品向耐用品、資本品過渡;從百元、千元消費層次向萬元、十萬元消費層次過渡。在生產性消費領域,對關鍵基礎材料的穩定性、基礎零部件/元器件的性能一致性、重大設備的可靠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質量好,起到增幅器的作用,有助于放大需求、擴大市場。質量不好,則起到阻滯器的作用,壓制或轉移需求,甚至會影響到國家的國際聲譽!吨袊圃2025》的提出,必須把質量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生命線,全面夯實產品質量基礎,不斷提升企業品牌價值和“中國制造”整體形象,走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

    (3)堅持綠色發展,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著力點。綠色發展是破解資源、能源、環境瓶頸制約的關鍵所在,是實現制造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將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并列提出。綠色是發展的新要求,循環是提高資源效率的途徑,低碳是能源戰略調整的目標,三者均要求節約資源、能源,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均要求保護環境,充分考慮生態系統承載能力,減輕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目標都是形成節約資源、能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以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推進我國制造業綠色發展已到了非常緊迫和關鍵的時刻。一方面,中國對全球資源的需求量很大。如中國原油需求增量占全球原油需求增量的44%,鐵礦石需求增量約占全球的105.1%,鋁土礦需求增量約占全球的78%,銅礦需求增量約占全球的149.5%。另一方面,我國重化工產品產量所占全球市場份額過大。2013年,我國粗鋼產量約占全球產量的52%,電解鋁占46%,成品油占12%,乙烯占12%,化肥占35%,水泥占58%,平板玻璃占60%,紙和紙板占25%。在這種背景下,經濟發展不能再依靠大量的投資和產能擴張來實現,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獲取經濟發展。《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堅決貫徹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全面推行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構建綠色制造體系,走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

  • 1
  • 2
  • 總2頁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解讀《中國制造2025》制造業的世界競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6-9/20169718152.html
  投稿熱線 0755-82905460    郵箱  :news@cps800.com
關于該條新聞資訊信息已有0條留言,我有如下留言:
請您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導致的法律責任
·本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刪除其管轄的留言內容
·您在本網的留言內容,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留言   免費注冊會員
關鍵字:
        
按時間:
關閉
av在线天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