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國家都將智能電網建設作為重要的國家戰略,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是推動全人類向低碳社會邁進的一次重大飛躍,基于將各種低成本燃料用于發電并能自我監控、自我修復平衡及與消費者互聯互動的高技術模型,使人類的文明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使所有人都享受到自由平等、低廉方便且人性化的好處。
智網技術的先進性表達了人類文明進步的高度,其人性化的科技與社會科學交融統一的特征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一、開放集成的技術性決定了管理的包容與效率
在管理學上,分散與集中有時是一對矛盾體,如果單追求效率,那么集中的決策與集中的管理是最有效率的。然而,智網的技術高度逼迫人們打破這個歷史慣性,突破性地去尋找在開放的、兼容的、分散的模式中含有高度集成性和統一性,即這種新的管理模式必須要與技術模式相一致,要將過去看似矛盾的兩端藝術性地融合在一起,并能產生巨大效率與效益的提高。
這在手段上表現為充分地利用內外部資源,充分地綜合運用和發揮各種要素的最大價值,以使各要素及資源在各自獨立的前提下做到互補,從而充分發揮有機體的整體功能。這種理想模式的外部特征是:開放性、動態性、系統性與集成放大性的有機融合。
我國的電力體制是以壟斷為基礎的,尤其電網系統的絕對壟斷與智網的技術要求相矛盾和沖突,無法使各種發電方式互聯并兼容上,這種制度性障礙難以實現智網的目標。因而,中央國務院將電力體制改革作為開局之矛,這是順理成章的。
二、壟斷無法實現與消費者的平等互動
智網技術的一個重要優越性功能,在于將電力用戶容納到整個系統中。消費者作為系統中的重要組成要素,與電力生產商產生實時的互動,智網技術鼓勵和促進消費者參與電力系統的運行和管理。
對于智網技術和智網模式而言,用戶是主動的管理者和主動的消費者,具有很大選擇權:有權選擇用傳統電還是用可再生能源電;有權選擇什么時間用電以及儲電;有權向電力公司提出意見及投訴;也有權知道電力公司的運營狀態及管理情況,而這些用戶行為都有助于供求關系的平衡,并以此來保障全系統的可靠性。
也基于智網的堅強性和堅韌性,其系統有足夠的力量和能力與用戶進行互動并調整修正自己,這就使智網系統中的各主體都是平等的地位:沒有央企與小微企業之分;沒有國有與個人之分。所有主體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模式下,壟斷的思維、壟斷的地位與姿態、壟斷的慣性都是與該模式相背且矛盾的。因而,智網社會,超級壟斷是沒有生存空間的。
無論是否愿意,科技發展到今天,法律經濟制度的安排只能服從于科技要求了。在科學面前,本沒有黑白之分,任何意識形態的東西都要無條件地遵從科學規律,包括經濟規律。這正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之必須,博耳電力控股有限公司提供一站式高端綜合配電系統和方案的設計、制造、銷售及增值服務。<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6-6/20166271043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