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所有行業都想和互聯網做一道“加法”,來促生新的產業活力。各行各業都漸漸意識到,“互聯網+”可以復蓋全社會、全領域,推動各行各業的轉型進步。而近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指出:制造業是“互聯網+”的主戰場。
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首席專家蔣明煒將《意見》評價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智能制造,走向制造強國的綱領性文件”。
“這將是對我國經濟發展乃至綜合國力提升具有深遠影響的一個重要政策文件。我國是世界制造業大國,也是世界互聯網大國,二者的融合發展既有得天獨厚的基礎優勢,也有十分廣闊的價值潛力。”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樊會文說。
我們的互聯網需要自我進化
“我國互聯網經過22年的發展,取得巨大進步,目前已是互聯網經濟大國。從2013年起我國消費型電子商務交易量超過美國,位居全球第一。”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高新民表示。
他告訴記者,許多國際組織和知名研究機構都據此將中國列為互聯網經濟全球前三名。但高新民同時坦言,目前互聯網從應用角度看仍然是為個人為主服務的消費型互聯網,為企業為主服務的生產型互聯網雖作過努力,成就不大!坝绕湓谥圃鞓I的應用創新不顯著,傳統工業受益不多,也沒有涌現出大型互聯網企業”。
“僅以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看,我國網絡零售即消費型電子商務發展成績斐然,無論從規模還是從服務水平在全球都是名列前矛,但在企業電子商務方面,我們在國際上是有較大差距的!备咝旅裉寡,“由于我國企業信息化起步晚,基礎較差,互聯網在實現價值創造的制造環節方面沒有大的成功,互聯網企業應用步伐亟待加快!
高新民同時認為,互聯網本身在發展,由于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感知器件的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無線網絡的高速率、高可靠、可信任,以及大數據分析、網絡數字對象標識解析等技術的不斷完善。“互聯網正在從人聯網向人和萬物互聯的網絡轉變,從主要為個人服務的消費型互聯網向同時也為企業服務的生產型互聯網方向發展!彼f,“實現這兩個轉變,將會充分發揮互聯網新一代技術和商業價值的潛力,發揮互聯網集聚優化各類生產要素資源的優勢,構建新的生產組織體系和發展模式,互聯網經濟對國民經濟現代化的作用將更為廣泛、更為深刻。在國際上這方面的賽程現在已經開場,競爭相當激烈。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是互聯網新經濟發展的戰略地位方向!
“中國制造”站在歷史的岔道口
從制造業角度看,我國是制造業大國,已經形成完整的具有比較優勢的制造工業體系,支撐了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國防實力的明顯增強和國際地位的大幅提升。不過,高新民同時表示:近十多年來,國內外市場需求發生明顯變化,技術革命引發產業轉型,正在重塑全球經濟新格局。在國際上,即使是工業化進程已完成的國家,在已有工業強國基礎上,仍然提出“再工業化”、先進制造業發展戰略,有的工業國明確指出意在應對中國挑戰。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和經濟新常態的形成,都需要加快結構性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造業肩負著去產能、調結構、穩增長的重任!爸袊圃臁钡奶豳|增效升級已是一項十分緊迫任務。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路徑,是加快“中國制造”提質增效升級的重大舉措。
“互聯網+”下一代制造業的“引擎”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制造業領域的應用,創造了無數的智能裝備、智能產品,開辟了一個又一個新市場,創造了不可估量的新需求!盎ヂ摼W與制造業的融合創新與相互促進,一方面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具體可行的技術路徑,另一方面也為互聯網產業發展開辟了不可估量的應用市場!狈畷恼f。
盡管深諳這道加法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實現兩者的融合成為接下來最迫切的問題。高新民認為,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既是“中國制造”提質增效升級的需要,也是互聯網經濟更為廣泛、更為深刻影響國民經濟的必由之路。
“實質上是發揮互聯網對制造業創新的驅動作用,使制造業轉移到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的基礎設施上來,實現工業體系由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邁向信息化的第三次飛躍!备咝旅裾f。
《意見》中強調,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有利于形成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倍增效應,既加快新舊工業體系的轉換,又培育互聯網新模式新業態,延續我國互聯網經濟的輝煌篇章。
對此,高新民表示:“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主體是企業,包括制造業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目前尤為重要的是前者。要以激發現有制造企業創新活力和轉型動力為重點,尤其是對傳統企業的決策者,要提升對“互聯網+”的認知度,落實指導意見的各項政策!
“同時要鼓勵制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融合發展,通過創新發展思路、模式、業態,培育產業發展新生態,培育智能工廠、網絡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分享經濟等新型網絡化生產和消費新模式。”高新民說。
“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是切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根本舉措。”樊會文說。
這一次,中國不可缺位
在工業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現代工業體系分工越來越細,復雜產品都是由若干供應商協同設計和生產的。波音787客機的13.25萬個零部件是由70多個國家,上千家供應商生產的。蔣明煒表示:“這就要依靠互聯網,建立全球供應鏈協同生產、協同設計。”
“如果說由于歷史原因我們錯過了前幾次工業革命從而導致了中華民族百年落后,那么,這次新工業革命則為中華民族崛起提供了絕佳的戰略機遇。”樊會文說。
樊會文還指出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也是當前穩增長、調結構的戰略支點。經幾十年來艱苦奮斗,我國制造業已經穩居全球第一大規模。但他同時強調:我們的制造業雖然大但卻不強,基礎不牢的問題依然突出,同時面臨新工業革命的激烈競爭。
在全球互聯網正處于從消費領域向生產環節拓展的關鍵時期,發達國家提出了工業4.0、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新戰略,推進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以制造為關鍵環節、制造業為主戰場、制造企業為主力軍,搶占新一輪產業革命發展理念、架構標準、核心技術、生態系統的競爭制高點。樊會文表示,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必須發揮互聯網應用創新活躍、產業規模領先、人才資本聚集以及制造業門類齊全、獨立完整、規模龐大的雙優勢,形成疊加效應、倍增效應、聚合效應,在充分發揮規模經濟的同時發展個性化制造、個性化服務,加強精細管理和商業模式創新,全面、持續地增強我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
“《意見》為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指明了道路,構建了基礎,提供了政策保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智能制造,走向制造強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和實戰的指導意義。”蔣明煒說。<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6-6/2016617111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