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電動出租車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省城大街小巷,成為太原市一張碧水藍天的靚麗“名片”。如何助力省城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如何支撐城市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太原供電公司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并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作為全國“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太原市委、市政府將出租車更換電動出租車作為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突破口,化壓力為動力,化被動為主動,邁出了電動車產業發展的第一步。
今年前5個月,全市5800輛出租車完成更換,2000個充電樁建設完成,無論從車輛更換力度,還是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在全國實屬不易。
推動充電市場大發展
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滿足超過50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今年1月19日,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和能源局發布《關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獎勵政策及加強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培育良好的新能源汽車應用環境。
北京市建設各類充電設施約2.1萬個,今年計劃建設5000個公用充電樁。
上海市建設社會公用充電樁約1200個。至2020年,計劃建設各種充電樁不少于17.5萬個。
同時,廣州、山東、河南、天津等17個省市相繼出臺了充電設施建設管理辦法或實施方案,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駛入快速發展軌道。
在政策的推動下持續高速增長,推動了充電市場的發展。然而充電設施建設是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痛點”,管理難度大、發展不協調、模式不確定等成為充電樁建設的壁壘和瓶頸。
借勢而上發展電動汽車
2015年年底,山西省經信委發布《太原市電動汽車產業基地發展規劃(2015-2020年)》。根據規劃,太原要建設充換電站20座,充電樁3000個,電動汽車產業基地基本建成。
作為全國“雙試點城市”,太原市決定對全市到達報廢期限的8292輛出租車逐批更換為電動汽車,從而成為國內首個實現全部運行純電動出租車的城市。如此大規模、批量次的電動汽車更換,在全國尚屬首例。
太原市委、市政府堅定推進電動車產業發展的決心,成立專項工作推進領導組,定期召開協調會,及時解決疑難問題,職能部門、電網、企業抱團發力。
同時,市政府出臺出租車更換補貼政策,市場價為30.98萬元的純電動出租車,經國家、省、市各級補貼后,只需支付8.9萬元,打消了出租車經營戶費用顧慮;覆蓋全市的充電網絡、手機APP服務平臺,滿足了出租車日常充電需求。各項利好政策和具體措施,有效解決了目前充電汽車發展共性問題,得到市民的廣泛支持。
第一批更換電動出租車的經營戶趙師傅說:“以前購買100元天然氣,可行駛200多公里;現在高峰期充滿電需要70元,低谷電只需 50元,充滿一次可行駛300多公里,就算充2個小時電也值了!
然而電動出租車更換工作遠比想象中困難。充電樁是電動汽車運營的基礎保障,在如此繁重緊迫任務重壓之下,如果不能按期、保質保量完成充電樁建設,電動出租車將無法上路運營,影響出租行業經營效益。
迎難而上提供“強支撐”
今年1月,臨近春節,人們闔家團圓準備迎接新年到來,太原市首批500輛出租車更換工作全面啟動,為保證車輛運營,需要配套建設400個充電樁。
在充電樁建設的關鍵時刻,如何布局?怎樣建設?在毫無建設經驗、技術力量、專業隊伍的緊迫情況下,太原供電公司迎難而上、勇擔重任,承擔400個充電樁報裝受理、設計施工、驗收送電等工作,按照常規工作期限完成至少需要60天,但市政府給的時間僅有短短的15天,任務之重、難度之大、時間之短,全國絕無僅有。
太原供電公司負責人意識到,首批充電樁建設是太原市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邁出的關鍵一步,成敗與否關系到未來太原市乃至山西省電動汽車產業發展。
“時間緊、任務重已不足以體現充電樁建設的難度。通常新增供電項目應需提前進行立項、可研、報裝申請等工作,但是充電樁建設事關重大,在沒有施工計劃、沒有物資儲備的條件下,我們自己克服,就是為了電動出租車早日上路。”太原供電公司火車南站充電樁建設工程負責人張偉康說。
太原供電公司將充電樁建設作為服務政府工作大局的政治任務,成立以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服務充電樁建設工作組,緊急抽調200余名專業骨干力量,集中庫存設備材料,打破常規、多管齊下,規劃、用電、設計等專業并行,報裝、施工、驗收等流程并進。供電員工吃住現場,晝夜不休,圓滿完成充電樁建設任務,確保了春節期間500輛電動出租車上路運營。
破解充電樁建設道道“難題”
新年過后,太原市政府再次發力,年內充電樁數量達到5000個。
面對高強度、高標準的建設任務,太原供電公司發揮企業優勢,調動內部資源,開辟“綠色通道”,統籌項目管理,各專業通力配合、協同作戰,各環節統籌管理、并行推進,破解了一道道難題。
太原供電公司市場及大客戶服務室主任劉成林說:“一個充電樁日平均負荷40千瓦,相當于5戶居民家庭用電負荷。2000個充電樁負荷高達8萬千瓦,等同于14萬人口行政區域用電負荷。按照年內5000個充電樁建設計劃,太原配電網負荷將增加20萬千瓦,占主城區電網負荷的30%,對電網接納能力提出嚴峻考驗。”
大密度的用電需求,高標準的供電要求,電從哪里來?成為擺在供電公司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
“長風商務區目前建設充電樁800個,用電負荷需求約3萬千瓦,按照最優供電方案,應由長風商務區提供電源,但長風商務區供電容量無法滿足充電樁運營需求。經過反復設計、分析研究,最終由220千伏長風變電站提供4條10千伏專線滿足充電樁需要!眲⒊闪终f。太原火車南站、臥虎山公園等8處充電樁運營場所都有類似情況。
為滿足充電樁電力供應,太原供電公司深入分析電網負荷特性,將電網運行方式進行全系統、全口徑調整,統籌調配電網資源,合理安排電源出力,選出技術可行、經濟合理、損耗較小的運行安排。簡單地說,就是將太原電網有余度的負荷,“擠出”供應充電樁運營使用,像這樣因充電樁大范圍調整電網方式,在全國極為少有。
據了解,目前太原市已有23家企業單位申請業擴報裝,供電負荷達到20萬千瓦,由于充電樁分布面多,無電源點支撐建設,導致充電樁建設困難重重。
太原市和平公園、晉陽湖公園和龍潭公園計劃建設1050個充電樁,需要4萬千瓦供電負荷,原先公園周邊為居民區建筑,負荷接近飽和,無法滿足充電樁運營使用。在西北環、西南環道路連接處情況同樣明顯。
為解決難題,太原供電公司與市規劃、設計等部門溝通,按照電網發展適度超前城市發展的原則,做好電網規劃與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緊密銜接,加大電網項目布局,做到同實施、同部署、同建設,同時,積極與國土、住建委等部門協調,加快推進奧林等輸變電項目建設,確保電網項目及時落地。該公司積極申請項目建設支持政策,提前將充電樁供電設備及附屬設施列入項目儲備庫,開展前期可研、方案設計等工作。
短短5個月的時間內,遍布在太原火車南站、長風商務區等重要活動場所和“四環”、建設路等主干道路周邊的2000個充電樁,如雨后春筍般建成投運。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太原供電公司對充電樁的完美建設,才使今天的5800輛電動出租車奔跑在大街小巷,省城太原的空氣更加清新,“綠色之城”也正在強勢崛起。<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6-6/2016612117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