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在2016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題為“構建產業新體系,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分組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確實有少部分企業在局部的地區出現“騙補”。但這不是大面積的事件,也不像有的媒體報道的出現了7萬~9萬輛的騙補這么大的規模。我們正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核查,不管有多少輛,發現一起絕對處置一起。
苗圩進一步說道,國家財政對這些企業的補貼中,沒補的錢一定扣下來,已經補的錢一定要追回來,并且依法進行處置。直至取消這類企業的資質。在不久的將來,在全國范圍內普遍清查后,會第一時間向媒體公布去年“騙補”到底涉及哪些企業,有多少輛,有多少錢。
苗圩的回答源自會場上一位來自商務部的研究者的提問。當時這位研究者直接發問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對光伏產業的補貼、TD-SCDMA的投入效果和電動車企業上所出現的“騙補”現象。
苗圩回應稱,坦率地說,我們也意識到,產業政策今后的發展方向要做一些改變,特別是要實行精準的產業政策。
苗圩解釋說,至于光伏的補貼,這是從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角度來給予的初期補貼。這和新能源汽車一樣,涉及到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在初始期,社會效益大于企業的經濟效益。這個時候如果不給予相應的支持和扶持,產業發展不起來。但是如何扶持和支持確實值得認真總結。
苗圩稱,以光伏為例,當時是以裝機容量來進行補貼的,而不是按照實際發電量,所以造成了很多地方“棄光”現象大量存在;但是如果按照發電量來補貼的話,因為光伏是白天發電,而夜晚不能發電,就必須有一定的傳統能源去匹配,否則用電端和電網受不了這種沖擊。所以這個問題展開看,確實我們早期做的有些不夠完善。
關于TD-SCDMA的相關問題,苗圩認為一些人說TD-SCDMA的投資“打了水漂”絕對不符合實際,原因有三方面:
首先,在3G時代,TD-SCDMA成為世界三大主流標準之一,第一次和其他兩大標準在國際上站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其次,如果當初不搞TD-SCDMA,就沒有今天的TD-LTE,這是一個延續的發展過程;第三,除了早期投入的設備在4G時代需要報廢之外,絕大部分的設備可以通過一定的改造,比如換天線、軟件等方式,就可以用在TD-LTE上面。關于TD-SCDMA的2000億投資大部分是在后期投入的,因此不存在全部淘汰的問題。
苗圩表示,新時期產業政策的確要總結過去成功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按照“產業政策要準”的要求,進一步做好產業政策的制定和實施。<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6-3/20163211715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