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全部揭曉,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獎項目187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17項,二等獎167項!半娋W雷擊防護關鍵技術與應用”、“特大型水輪機控制系統關鍵技術、成套裝備與產業化”、“青藏電力聯網工程”等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燃煤煙氣選擇性催化脫銷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我國電力設備企業中國西電集團、南瑞集團、龍源環保等榜上有名。
2015年,我國電力設備制造業依托技術創新,在火電高效超超臨界和二次再熱、燃氣輪機制造、核電“華龍一號”、百萬千瓦級水電裝備、柔性直流輸電、1100千伏特高壓裝備等方面實現了彎道超車,技術創新猶如“點火器”,為我國電力裝備制造業發動強勁引擎。
能源裝備制造水平上臺階
能源“十二五”規劃以來,我國核電裝備制造以先進核電項目為依托,加快大型鍛件、核主泵、關鍵材料、數字化儀控系統、核電泵閥等關鍵設備的自主制造。
2015年,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問世,并在福清5、6號及防城港二期核電項目中得到應用。同時,“華龍一號”也在巴基斯坦、阿根廷、英國落地,上海電氣、中國一重、東方電氣等龍頭企業已經掌握三代核電裝備的制造技術。
“研發600攝氏度百萬千瓦級(單軸)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研制700攝氏度超超臨界發電機組鍋爐、汽輪機設備、輔機、高溫材料和部件”一直是我國煤電裝備制造企業努力的方向。2015年,國內百萬千瓦高效超超臨界臨界機組和二次再熱機組從無到有,700攝氏度發電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燃氣輪機制造方面,設備企業積極開展低排放燃燒和多種燃料燃燒的試驗工作,旨在突破制約工業燃氣輪機的低排放燃燒和多種燃料燃燒等關鍵技術。推進現有燃氣輪機制造技術進步,研制小型燃氣輪機發電機組,開發重型燃氣輪機,提升高溫部件制造和試驗驗證能力。目前,上海電氣燃氣輪機有限公司已經具備全序列燃機產品和服務,上海電氣收購安薩爾多后聯合意大利和上海兩個研發中心聯合開發新一代重型燃機,并共同擁有知識產權。
在大型水電設備、風電和太陽能設備、儲能設施和分布式能源設備、輸配電設備等方面,我國設備企業同樣實現了彎道超車,5兆瓦陸上風機問世,掌握了大容量整機及大型軸承、變流器等關鍵零部件的設計制造技術,實現批量生產。兆瓦級光伏電站逆變、控制系統問世……
創新為企業提供永久動力
早在2013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該項目完成單位包括國家電網公司、中國西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特變電工沈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等100余家單位。
在中國西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寶林看來,堅持技術引領與市場導向,以管理變革成就創新體系,以構建先進的創新體系支撐技術創新,以技術創新驅動企業發展,這是企業能夠長期保持領先的制勝法寶。
目前,中國西電集團加快開展基礎技術研究,全力開展前瞻性轉型技術研究,著力開展重大產業研發。開展±1100千瓦直流穿墻套管在內的±1100千瓦特高壓直流成套設備、±350千伏/1000兆瓦柔性直流輸電換流閥關鍵技術、柔性直流輸電控制保護技術、多端直流輸電用電力電子直流斷路器關鍵技術、柔性交流輸電用固態短路限流器研發。
2016年是起承轉合的一年,按照《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的目標,我國能源裝備制造業任重而道遠。
“十三五”期間,要按照創新機制、夯實基礎、超前部署、重點跨越的原則,加強科技自主創新,鼓勵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打造能源科技創新升級版。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依托煤炭高效清潔利用、先進核電、可再生能源開發、智能電網等重大能源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快能源裝備制造創新平臺建設,支持先進能源技術裝備“走出去”,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能源裝備工業體系。<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6-1/2016115145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