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與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可再生能源配額標準”(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s,RPS)的實施可為美國帶來可觀的環境和經濟效益。
“可再生能源配額標準”指的是要求增加風能、太陽能、生物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資源在能源生產中使用的政策法規。美國目前有29個州和華盛頓特區采用了該標準,其中大部分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通過的,將在未來10年內達到最終目標。由于各州將考慮拓展、取消、修改現有的“可再生能源配額標準”項目或啟動新項目,人們對“可再生能源配額標準”的成本、效益、影響等越發關注。此次發布的報告《對美國可再生能源配額標準的效益與影響的回顧性分析》(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Benefits and Impacts of U.S. 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s),首次在國家層面評估了“可再生能源配額標準”給美國氣候、環境、就業、能源價格等帶來的效益和影響。
報告顯示,2013年美國各州的“可再生能源配額標準”項目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平均創造了22億美元的效益,在減少大氣污染方面平均創造了52億美元的效益;使全國取水量和用水量分別減少了8300億加侖和270億加侖;創造了近20萬個可再生能源領域就業崗位,使國內生產總值增加了200億美元;在降低躉售電價(wholesale electricity price)方面使消費者節約了最多120億美元,在降低天然氣價格方面使消費者節約了130億—370億美元。而且,這些效益具有較強的區域性。例如,大氣污染減少大多出現在中大西洋地區(通常包括紐約州、新澤西州、賓夕法尼亞州、特拉華州、馬里蘭州、華盛頓特區、西弗吉尼亞州)、美國東北部和五大湖區以及得克薩斯州,因為這些地區擁有較多的燃煤發電站,其排放的二氧化硫是主要的大氣污染物之一;取水量和用水量下降最多的是加利福尼亞州和得克薩斯州,這兩個州發生干旱較多;新增就業崗位集中在加利福尼亞州,因為2013年該州建設了大量的公用事業級光伏發電站。
盡管“可再生能源配額標準”項目產生的總體效益巨大,但研究人員表示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例如,“可再生能源配額標準”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創造的效益范圍為7億—63億美元,在減少大氣污染方面創造的效益范圍為26億—99億美元,這是因計算方法不同所致。報告作者之一、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戰略能源分析中心分析員珍妮·希特(Jenny Heeter)說,“我們的目標是估算‘可再生能源配額標準’在國家層面上的效益和影響,各州可對本州情況進行更加詳細的評估!<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6-1/2016113910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