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如果說5月份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僅僅是中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粗略行動綱領的話,那么近期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技術路線圖,就意味著“中國制造2025”已經不再是一個模糊籠統的概念,而是有了可操作性的具體實施方向和步驟,讓“中國制造2025”進入落實新階段。江蘇、福建、廣東、山東、常州、漳州等省市的相關行動計劃亦紛紛出臺,全面對接《中國制造2025》。而這一系列規劃的出臺,將引發中國制造業格局的新變化,同時,相關領域均存在巨大的潛在市場需求。
《中國制造2025》技術路線圖發布
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在北京召開發布會,正式發布《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2015版)》, (以下簡稱《技術路線圖》)。《技術路線圖》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十大重點領域,將成為未來企業的決策參考,并有助于市場資本進入相關領域,進一步促進上述領域和制造業的全面發展和升級。
《技術路線圖》的發布,表明產業轉型的步伐正在加速推進。路線圖的每個重點發展方向,統一按照需求、目標、發展重點、應用示范重點、戰略支撐與保障五個緯度進行分析和描繪,形成了詳細的技術路線圖。有關方面將啟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高端裝備等一批重大工程。同時,在淘汰落后產能大思路不變的背景下,將健全淘汰落后標準,對過剩產能化解有更精準的設計,從中長期看,相關領域均有巨大的潛在市場需求,預示著這些領域在成為市場熱點的同時,還將吸引資本競逐。
要驅動“中國制造”向縱深發展,就必須強化“中國智造”的廣泛運用。長期以來,中國在全球產業鏈的分工中,更多是充當制造者的角色,而不是創造者和設計者,這就促使“中國制造”必須向“中國智造”轉變。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業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十大重點領域進入《技術路線圖》,意味著互聯網和傳統工業的融合將是發展的制高點,智能制造將是中國制造未來的主攻方向。
地方版規劃陸續出臺
《中國制造2025》正式印發后,各地紛紛掀起全面對接《中國制造2025》的地方版行動計劃熱潮。
早在《中國制造2025》行動規劃正式發布之前,東莞便率先提出了“東莞制造2025”戰略,并發布《關于實施“東莞制造2025”戰略的意見》。該《意見》把實施“東莞制造2025”戰略放在全國戰略中謀劃考慮,鮮明提出了“爭創中國制造樣板城市”的目標,明確了構建“東莞制造2025”戰略的目標體系,以大力實施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創新制造、優質制造、集群制造、綠色制造等“六大工程”為“抓手”推動戰略落實。
3月28日,《中國制造2025》地方試點首落泉州,《泉州制造2025》隨即發布!度葜圃2025》將重點實施提升泉州九大優勢主導產業集群、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采取三大攻堅行動、大力推行綠色制造這四大戰略任務,解決困擾泉州制造業的六大問題,推動實現四個轉變!度葜圃2025》發展綱要配套出臺3個專項行動計劃,以智能制造、提升質量與品牌、服務型制造等3方面為主攻方向,分別為《泉州制造2025》提供智能支持、質量保障、服務配套。
山東省經信委制定的《山東省推進工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5~2020年)》提出了內涵發展、融合發展等5項推進原則,以及壯大做強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一批傳統優勢產業、整合退出一批低效落后產能的3條實施路徑。據悉,山東省還會進一步制定“中國制造2025”的貫徹意見和措施。
《中國制造2025》一經正式出臺,江蘇、安徽、福建、廣東、常州、佛山、漳州等省市的相關動作就迅速跟上,相關行動計劃紛紛出臺。
江蘇省經信委制定的《中國制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提出了未來10年江蘇制造強省建設的遠景與行動措施。
而由安徽省經信委牽頭編制的“中國制造2025”安徽篇,也已經開始編制工作。安徽省的編制思路是,將根據全省工業經濟的現狀,提出“堅持三個并舉”:即堅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與新興產業發展并舉,堅持產業向研發設計和制造服務兩端發展并舉,堅持品牌建設和核心競爭力提升并舉的原則,十大高成長產業發展和十大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齊頭并進,力爭到2025年將安徽省建設成“制造業大省和制造業強省”。
作為貫徹落實國家制造業發展戰略的《福建省實施<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明確了福建省未來10年制造業發展目標,九大重點任務和九項保障措施等。與傳統政策文件不同,此次10年行動計劃淡化了規模目標,也未列出重點投資項目,而是強調制造業發展的質量與效益,以及制造企業創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5-11/20151124165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