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國節能減排標準化技術聯盟宣布誕生。在此更早,中關村下一代互聯網創新聯盟已經問世。這是個聯盟并出的時代,創新、交匯、融合、可持續發展的共同理念,使許多產業擴約邊界、相互交叉、形成多種產業復合創新之勢,在這種大趨勢下,這兩個聯盟走到一起成為必然,嶄新的理念由此共生。2013年11月14日,中國智慧能源產業創新技術聯盟成立,2015年由聯盟主辦的中國能源互聯網大會暨智慧能源產業博覽會Smart Energy China在杭州浙江世貿國際展覽中心舉行,該博覽會以“互聯網+智慧能源”為契機,旨在推動智慧能源全產業鏈的融合發展,一場顛覆能源的轟轟烈烈的行動正式拉開帷幕。
藉此之機,電源在線網采訪了中國智慧能源產業創新技術聯盟理事長王忠敏,探討了何為“智慧能源”?智慧能源的根本性突破又在哪里?以及能源互聯網該如何更好的跟產業相結合等問題。
《電源在線網》: 您如何看待“智慧能源”這個概念?中國智慧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的初衷是什么?
王忠敏: “智慧能源產業創新”是近幾年興起的一個很新的概念,早在2008年前后,全球信息產業領導企業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恰逢當時中國要舉辦上海世博會,大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聰明的IBM從世界角度看問題,又從“智慧地球”延伸出“智慧城市”,他們提出智慧地球是由無數個智慧城市組成的,并借機來中國舉辦了40期市長培訓班,推廣智慧城市理念,當時全國大概有200多位市地級的領導和干部參加了這一培訓,“智慧城市”的概念由此進入中國,并且獲得了政府層面的認知和認可。
另一方面,《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他的理念是由于有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和新的能源結合在一起,就會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這本書進入中國后,引起包括國家領導人在內的各方高度關注。
以上幾件事情結合在一起后,我們就又開始思索:智慧城市的核心到底是什么?當時很多人對智慧城市的定義很寬泛,把智慧建筑、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社區等等都涵蓋其中,只要與城市有關的內容,都冠以“智慧”之名。但我們認為,中國現在正推進城市化建設進程,一二三線城市、工業化城市、新興城市和邊遠城市都不一樣,如果都用城市來概括,就會千篇一律,而且很難落地。
最后我們分析得出要抓住核心的東西就是“能源”。因為城市發展離不開能源,能源問題也是我國發展的一個瓶頸,而且目前我們不能擺脫傳統能源束縛。所謂的能源問題不僅僅是發展新能源、清潔能源。我們認為中國最大的能源問題是節能,中國現在用高于世界能源消耗平均水平一倍以上的能源來生產GDP,是美國等發達國家的3到4倍,是日本的7到8倍。
這么多年來,中國也一直在做“節能”。1993年,聯合國世界基金會和世界銀行來中國考察后認為,合同能源管理和節能技術服務在這里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于是在1994年確立了遼寧省、山東省和北京市這三個試點城市,建立第一批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當時我作為遼寧省的政府官員,也有幸參與其中。20多年來,從當時的40多個人開始學習應用,到現在節能技術服務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產業,全國目前大概有45萬從業人員,年均實現1600億的產值。但即便這樣,還是做得很不夠,由于技術、效果、誠信等問題,導致節能的成果和能源使用效率還有很大差距。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們希望通過互聯網的技術、理念來改變節能措施不實、節能成果不明顯的狀況,因為有這種客觀需要,就和原先的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以及 “第三次產業革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就是我們所提出的智慧能源,智慧能源產業憧憬。
《電源在線網》:聯盟成立將近兩年的時間,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怎樣的成績?
王忠敏:自聯盟成立以來,做了許多工作。在智慧能源理論、技術和產業發展研究方面,我們開展了對智慧能源產業創新技術、方法、理論、路徑和應用試點、示范進行調研、梳理、總結、分析和推廣,對智慧能源理論及產業鏈各端的發展狀況進行梳理和探索,共同實踐智慧能源產業在中國的創新發展及推廣應用。
在標準研制與服務方面,聯盟根據市場或相關企業的需要,利用自身優勢,制定相關的聯盟標準。為了滿足聯盟成員的不同要求,強化智慧能源品牌建設,聯盟利用其掌握的各種資源優勢,搭建多種形式的交流平臺。包括本次舉辦的Smart Energy China,以及在會議中宣布成立的中國智慧能源產業創投基金等。為了有效推動智慧能源產業發展,聯盟與聯合國機構、駐華使領館、外國政府相關部門、國際組織和跨國企業等在智慧能源等相關領域開展項目開發、國際性論壇研討、建設和出版研究報告等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
《電源在線網》:您認為本次展會的舉辦對智能能源產業的發展將帶來怎樣的影響?能源產業和互聯網產業在未來的發展中該如何實現融合?
王忠敏:能源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沒有能源就沒有人類,聯盟成立才兩年,成立之初,聯盟30多個人,20多個單位,還不知道做什么,感謝這個時代,感謝互聯網改變了體制,改變了人們的思維,聯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并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在舉辦本次能源互聯網活動之前,大家都不知道什么叫做智慧能源、智慧能源跟產業有什么關系。智慧能源的概念就是一個框架,什么東西都可以往里面放,通過這次展會的舉辦,我們讓更多人了解到了,能源互聯網究竟是個什么東西、它對我們未來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們產業能在其中做些什么。
就我看來,能源領域既包括能源生產,也包括能源消費,其中涵蓋傳統能源生產、新能源開發、能源供應、輸送、儲能和使用、能效管理、節能和綜合利用。也涵蓋能源對環境的影響,如大家關注的霧霾、生態變化、減排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綠色發展,甚至涉及能源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等。
能源智慧化包括自動控制、總線管理、智能管理系統、通訊(特別是無線通訊)、數據庫、在線監控、網絡應用以及有關的傳感器、聯結技術、軟件、硬件開發、系統集成、推廣使用和應用評價等,這其中必然會涉及無數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
將這兩大領域、多個分領域有機整合、合理分工、整體聯動、實現實時狀態的人機交互、機機交互、互聯互通,高效、優化最佳狀態運行,這才是智慧能源的最大追求。
智慧能源一定是產業的復合,單獨搞產能、用能還不行,還要把互聯網產業結合起來,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綜合在一起,才能得以應用,獲得實際的效果。
智慧能源發展是一個長期的事情,絕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我們在推廣中會遇到各種障礙,如政策、市場、法規等,但是能源互聯網已經引起人們關注了,我們今后的推廣工作就會容易得多。
《電源在線網》:制造業是能源應用一個很大的市場,但是從這次展會來看,并沒有發現很多純制造業企業的身影,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王忠敏:能源最大的使用領域在于制造業。大概是能源占據60%,建筑領域占30%,交通領域占10%,但目前很多制造業企業尚未意識到,能耗占據了其成本支出中的很大一個部分,又或者有的企業已經意識到,但是由于各種原因,他們對節能降耗還沒有足夠的重視。節能技術服務是必須要做的,例如我們聯盟中的哲達科技,便提供了許多這方面的服務。目前我們比較注重的領域是工業、建筑領域,以及交通領域中的電動汽車、充電樁建設部分。要提高大家的節能意識,需要一步步來,下一階段我們會讓更多的制造業企業、高校、醫院、賓館等,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
《電源在線網》:今年政府所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其核心是智能制造,您認為聯盟該如何推動能源互聯網概念融合到智能制造里面來?
王忠敏:我認為,對于智能制造來說,使用能源只是一種基礎,一種條件。通過提升能效,企業能夠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我們目前更多關注的是環境、生態文明、低碳、排放等問題,我認為這些更符合中國社會問題,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一部分,如果不能解決這些實際問題,那么所謂的“智能制造”、”中國制造2025”也可以說是失敗的。
《電源在線網》:“能源革命”強調的國際合作戰略推動著我國的能源工業“走出去”,在這方面,聯盟是否會做一些搭建平臺的工作,幫助國內企業更好的“走出去”?
王忠敏:本次活動之后,我們跟本次大會的協辦方杜塞爾多夫展覽(上海)有限公司簽訂了一個5年協議,在下次活動中,他們將會動員更多的歐洲企業,尤其是德國企業,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他們在國外所舉辦的活動,我們也會搭建平臺,方便有意向的企業更多的“走出去”展示自己,另外我們跟韓國、日本等許多企業、行業研究機構都有比較好的交流活動,這對于我們相互之間的技術交流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5-10/201510301722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