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在裝備制造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吨悄苤圃炀C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征求意見稿(2015年版)中指出:“標準引領創新、標準是國家利益在技術經濟領域中的體現,是國家實施技術和產業政策的重要手段,面對智能制造和“物聯網+”的新形勢、新機遇和新挑戰,需要建立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并成套成體系的開展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來引領智能制造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那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中,到底如何發揮標準化的作用,引領中國制造轉向中國“智”造,實現“互聯網+”裝備制造?近日,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在京主辦的首屆裝備制造業“標準化+互聯網+智能制造”國際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標準化、質量以及制造業專家圍繞這一問題展開了討論。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是‘智慧’的革命,智慧技術開始無處不在;ヂ摼W與工業融合是制造業科技革命的突出特征,互聯網已然成為企業間協同創新與資源聚合共享的核心平臺、企業內業務流程優化與運營效率提升的重要工具、服務模式創新的關鍵支撐、跨越企業邊界并變革企業生態體系的集成創新系統!敝袊教炜萍技瘓F總工程師、中國制造業信息化工程專家組組長楊海成表示,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必須大力推動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一個體系,需要質量、標準體系的全面支撐,我國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還需繼續完善”。
標準化引領德國“工業4.0”
今年5月,備受關注的《中國制造2025》正式出爐,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10年行動綱領。同時,《中國制造2025》也被稱之為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經常與德國的“工業4.0”進行比較和對照。
德國標準化學會(DIN)迪特貝爾納(Dittberner)透露,在德國“工業4.0”實施建議的8個優化行動領域中,標準化列于首位!皹藴驶莿撔碌尿寗恿,亟待解決的首要任務,也是實現市場和供應商領先戰略的手段。”他說。
據迪特貝爾納(Dittberner)介紹,依據德國“工業4.0”標準化路線圖,德國已在國家層面、歐洲層面以及國際層面推進“工業4.0”標準化工作。包括在ISO(國際標準化組織)設立“工業4.0”相關的戰略咨詢小組,規定、審核與“工業4.0”/智能制造相關的現有標準、使用案例及當前工作,確定是否需要制定相應的標準,對TMB擬采取的措施提供建議,對其他的全國性、區域性和國際性活動進行監控,并在合作機制方面向合作伙伴、尤其是IEC(國際電工委員會)和ITU-T(國際電信聯盟)提供建議。德國標準化協會(DIN)與工業互聯網聯盟(IIC)已經于2015年6月17日在柏林簽署諒解備忘錄,協調德國標準化協會(DIN)與工業互聯網聯盟(IIC)相關的活動。
不僅德國“工業4.0”中將標準化戰略看成是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挑戰的戰略,歐洲其他國家同樣將標準化戰略看成是提升裝備制造業和大力推行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岸砹_斯圍繞航空產品全生命周期過程,在產品全生命周期數據管理、集成商和供應商之間模型的集成、穩定性、強度、空氣流體動力學計算與仿真、產品長周期歸檔、工藝規劃和流程建模等多個層面開展標準化工作。并圍繞增材制造技術全周期過程開展了標準化研究!倍砹_斯航空聯盟標準化認證質量管理委員會專家沙拉耶夫(Shalaev)介紹說。
我國正建立智能制造標準體系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標準化研究所副所長石友康指出,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全領域、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中的融合集成應用,是支撐智能制造的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標準化體系由總體性標準、工業網絡標準、核心裝備智能化使能技術標準、核心軟件與平臺技術標準、安全保護體系標準、新模式與新業態標準以及評估評測標準等組成。
2月6日,工信部成立了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工作組,開展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及規劃!皹藴适侵悄苤圃炷芊癯晒Φ年P鍵!敝袊悄苤圃炀C合標準化工作組秘書處專家胡靜宜透露,目前,該標準工作組搭建了智能制造技術體系模型,依據智能制造標準化參考模型,構建了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框架,框架主要由3個部分組成:包括底層的總體標準、關鍵技術標準和上層的行業應用標準。根據標準體系框架,對各領域進行進一步細化,形成智能制造標準明細表,進而識別出待立項的重點標準。
目前,在裝備制造業的重要領域——航空裝備智能制造標準化方面,我國也在積極探索。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苗建軍透露,該所為支撐航空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基于“航空智能制造建設思路”提出了以建設虛擬企業、數字化企業、智能工廠為目標的“航空智能制造標準體系”。
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科技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智能制造)專家組成員歐陽勁松認為,我國雖然已成為第一制造業大國,但仍存在著資源環境剛性約束加強、產品質量不高、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弊端,智能制造是破解我國制造業發展瓶頸的重要出路。但在推進智能制造過程中應保持冷靜并積極開展國際合作,重新構建生產要素鏈和價值鏈,大量關鍵技術和內容需要進行標準化。
“標準化已不僅僅是一項專業活動更是一種普遍性的社會邏輯,標準化在各歷史階段發揮了其時代價值,新技術與新業態為標準化價值體系變革帶來了新的驅動力。”正如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梁麗濤所言,通過中外智能制造及標準化發展的對比,凸顯了未來智能制造發展的中國思維,也彰顯了中國標準化在裝備智能制造和互聯網環境下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5-10/20151023157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