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在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產品演示區看到,一組單元噴涂工作站機器人,正按照設定的程序給馬桶噴釉,“比人工時間短,效率高,噴涂均勻程度也是手工達不到的。”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副總經理白相林告訴記者,眼前的這組機器人8小時能為600個標準連體馬桶噴上“新裝”,而原來人工8小時只能噴好40個。
機器人產業,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我國第一臺弧焊機器人、第一臺爬臂機器人、第一臺空間機器人等眾多國內機器人領域的第一,都誕生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近30年的求索與積淀,使哈工大機器人技術在國內一直處于領先地位。為推動其中所蘊藏的雄厚的技術及人才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加快推進我省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今年1月,由省政府、哈爾濱市政府和哈工大共同投資組建的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揭牌。運營僅半年多,集團就已成立7個事業部,并在美國、日本、德國、韓國等國設立國外辦事處,在北京、上海、深圳設立分中心,在重慶、武漢、臺州、青島、佛山等市場集中區設立銷售處。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哈爾濱市平房區的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感受高精尖技術成果轉化的魅力,挖掘集團快速發展的秘訣。
“智能云”可再造3000萬勞動力
走進哈工大機器人集團,一面“專利墻”低調而奢華。說低調,是指它灰白色的外表;說奢華,是指它的內容,墻上一個個浮雕式的小長方體上記載著哈工大在機器人領域發明創造出的一項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其中最能代表科技創新實力的發明專利多達300多項,堪稱富礦。
有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科技成果轉化率在25%左右,而真正實現產業化的不足5%,大量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閣。哈工大在機器人領域的科技成果雖然耀眼,卻也未能逃脫轉化難的“魔咒”。如何將哈工大在機器人領域的優勢科研成果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生產力?今年1月,在省政府的指導下,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應運而生。面對雄厚的技術“家底”,白相林底氣十足,因為他深知,只有掌握高端核心技術,才能以市場為導向,真正生產出拳頭產品。
指著集團展區一處產品檢測現場模型圖,白相林介紹:“這是智能云工廠操作現場。在生產線上,產品循環運行,攝像頭現場拍照,將信息傳到云端,云端處理后,把指令下放給機械手,機械手就會對殘次品進行剔除!彼榻B,只要是工業現場利用視覺檢測的環節都可以使用該技術!凹夹g成熟后,人們在家里利用手機或電腦,通過云端就可以從事殘次品剔除、產品檢驗、多余物篩選的工作,老年人、殘疾人等行動不便的人可以通過這項技術實現再次就業。”
這個智能云工廠采用的核心技術就是大名鼎鼎的遙操作技術,而這項尖端技術哈工大早已攻克,并且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哈工大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宏,對太空機械手臂進行地面控制的研究就是基于遙操作技術。智能云工廠的研發使這項“高大上”的技術有了“接地氣”的產業化方向。
“智能云工廠模式是以"云"概念為核心,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模式識別以及機電一體化為技術基礎,同時結合機器人產業,提供面向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等類型機器人的控制、視覺、算法等接口服務,形成各類機器人的數據采集、分析、識別與處理的核心控制平臺。”據白相林估算,“互聯網+機器人”的遙操作技術在未來至少能再造3000萬的勞動力。
六大部門掘金技術產業化
以往一些科技企業遭遇挫敗,是單純以技術為主導,按已有的技術去做產品,再出去找銷路,結果市場對其并不認可。而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最大的特色是,“以市場為主導,市場需要什么樣的產品,才去通過產學研協作開發生產什么樣產品!卑紫嗔指嬖V記者,為此集團開創了新的機制模式,即打造機器人和裝備制造創新創業平臺,打通創新鏈與產業鏈,實現“技術、生產、市場”三網集中融合,促進科技園區、產業社區、生活社區三區聯動。在此基礎上,集團根據市場引導梳理出7個業務范圍,成立了智慧工廠、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新興智能裝備、云智能機器人和機器人實業開發7個事業部。他指著發展規劃圖說:“機器人市場前景廣闊,7大事業部各有側重,都是集團重要的掘金點!
技術邏輯與市場邏輯的有機結合促進了集團的快速發展。在集團的阿膠提純智能空間生產過程演示中,記者看到,物料層鋪、智能輸送、切割、分選等從投料到包裝全過程均實現了機器人自動化操作!疤一У臄底只a車間是我們給規劃的,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智慧工廠。”白相林介紹,智慧工廠事業部是集團六大事業部中發展最快的,以實現中國“智造”2025為己任,面向生產制造企業的設備自動化、車間數字化和工廠智能化改造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目前,智慧工廠事業部正在推進的項目還有同仁堂車間智能改造項目,徐礦自動化鋰電項目,四川九洲電器家電裝配自動化改造項目,哈藥集團口服液雜質檢測自動化、粉針劑上料及后包裝自動化項目等。
“江浙一帶,勞動強度大、危險、易發生職業病的行業,頻現"用工荒",我們的鍛壓、充壓、自動上下料的簡易機器人非常受歡迎,僅上半年就有300多臺訂單。”白相林給我們算了一筆賬,“當地人工一年至少五萬元,如果高危行業得十萬左右,一個機器人價格才五六萬,能代替兩到三個人工,使用十年沒問題,還比人工效率高!蹦壳,主要面向工業領域提供機器人本體和集成自動化解決方案的工業機器人事業部,在浙江、廣東、重慶、合肥以及上海等地均拿到了大批加工制造企業的訂單。
轉化成果聚攏人才
“一批全球領先的產品,一支全球領先的隊伍,一個全球領先的模式”是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提出的發展理念。集團在成立之初就擁有全國頂尖的機器人研究科學家是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的一大核心優勢,集團集結了院士、長江學者、中組部千人計劃入圍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中組部首批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等優秀人才。在此基礎上,集團以哈工大的科研工作者、一線教師,組建了研發和管理團隊。
機器人的廣闊市場更吸引了無數人才投入到這個巨大的金礦中。全國各地很多從事機器人研究的高層次人才不斷向集團聚攏。目前,集團已吸引了機器人領域專兼職博士、碩士上百名,僅智慧工廠事業部就有全職工程師43人。集團已成為我省吸引和留住高層次人才的新高地。
一向謹慎的資本市場也對機器人青睞有加。在省科技廳的積極推動下,南方德茂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及省科力高科技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與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合作發起設立了總規模10億元的龍江德茂創業股權投資基金(哈工大機器人產業創投基金),支持集團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進行機器人技術資源和產業資源的整合等。
哈工大機器人集團雖然成立時間短,但發展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令業界驚嘆。不論是“高大上”,還是“小而美”的機器人,在這里都能找到。從面向航天、航空、核電、船舶、兵器等軍工行業系統的涂裝、裝配、焊接、倉儲等自動化設備及機器人本體產品,到可以根據頸椎、胸椎、腰椎等的變形情況,按照中醫治療方法編程,進行多維給力矯治的推拿按摩機器人,再到從小激發孩子創造力、培養動手能力的兒童教育機器人,可為老人端茶送水、扶起摔倒老人、并將老人異常情況及時反饋給親屬的家庭監護機器人,餐飲、模特、迎賓、掃地、娛樂等相關商業服務機器人,只要市場有需求,這里就有產品或者正在從技術轉向產品。集團規劃用一年完成業務布局;兩年完成體系建設,隊伍、產品、渠道初具規模;三年實現核心能力建設,在每個業務領域形成一批有競爭優勢的團隊,實現產值10億元以上。
“我們要扛起民族的大旗,打造國家級機器人和智能裝備創新創業示范區,在為龍江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提供項目支持、人才支持、技術支持,促進龍江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參與國際競爭。”說這話時,白相林的臉上寫滿了“希望”。<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5-8/2015827112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