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童光耀在“能源互聯網”產業研討會上透露,國家能源局主導制定的《智能電網建設指導意見》即將出臺,此外“十三五”規劃中的智能電網發展規劃也在制訂中。
童光耀介紹,目前世界上有美國、中國和德國三個類型的智能電網,未來發展方向應向德國看齊:即適應綠色能源接入的,適應能源結構調整、雙向互動的智能電網。“在逐步構建智能電網的過程中,需求大的領域存在投資機會,包括智能調度平臺建設;新能源接入技術;推廣光伏、燃氣三聯供等分布式能源供應;偏遠地區投資應用微電網;扶持儲能、電動汽車產業和用戶用能服務。”
未來將實現智能電網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未來10-20年,電力系統變成互聯網的黑箱子,在智能電網上買電賣電,每個人可時刻操作,且加入光伏、碳排放等的制度設計。此外,金融工具在能源互聯網平臺上的創新有望達千萬億級。
航禹太陽能執行董事劉楊也認為,能源互聯網的發展離不開新能源成本大幅下降,隨著成本下降,風電、光伏、電動汽車、儲能、智能電網將會依次爆發,“當分布式電源比例超過15%,只有智能電網才能承受負荷的沖擊。中國國情和資源稟賦決定了特高壓和微網的結合利用。
國家能源局將制定能源互聯網行動計劃
此外,能源互聯網工作會議上還透露,國家能源互聯網行動計劃即將制定,力爭三個月左右完成,最遲年底,同時成立中國能源互聯網聯盟。據悉,大型發電集團、電網公司、民營互聯網企業及研發機構、新能源車企和高校將參與該聯盟。這是官方層面首提能源互聯網的頂層設計,意在促進需求側響應和清潔能源高效利用。
從去年以來,工業4.0概念席卷全國,能源互聯網也跟隨火爆。隨著國家提出“互聯網+”戰略,互聯網與傳統工業結合,以提升傳統行業的效率,形成新經濟新業態逐漸成為主流思路據記者進一步了解到,這是“互聯網+”概念提出后,主管部門首次正式組織探討能源互聯網,既是響應國家戰略號召,也是從技術上推進電力市場化和新能源發展。
知情人士透露,除了幾大發電和電網公司以外,百度、民營能源企業漢能和首提“能源互聯網概念”的新能源企業遠景能源也在聯盟名單中,未來將根據目標具體制定行動計劃。事實上,此前已有民營企業發起民間的能源互聯網聯盟,這次級別更高。
安信證券研報分析,目前我國用戶端電力銷售的金額大約2.5萬億元,加上建設投資,可以估計能源互聯網的市場至少在5萬億以上。能源互聯網的商業機會在電力調配、交易市場和微電網為中心的網絡中傳遞,包括能源產品交易、能源資產服務、能源增值服務、設備與解決方案的電子商務等,重點在尋找能源互聯網的平臺和入口,包括工業和建筑需求側管理、家庭能源管理、智慧風場、光伏電站和充電樁等。
“分布式加用戶側儲能加能源路由器(智能電表、充電樁、智能逆變器)構成能源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未來5年主要集中在這一領域;2017-2023年,隨著多背景主體進入售電領域,電力交易市場機制基本建立,重點發展需求側管理和服務,進而倒逼配電智能化和開放!毙胚_證券能源互聯網首席研究員曹寅介紹說。<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5-6/20156216395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