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舉行的上海車展上,103款新能源車驚艷亮相,被視為展會最大亮點。新車輪番登場,各地補貼政策密集推出,政府推動+市場驅動,新能源車疾馳而來。我省最近宣布,在全國率先以省為單位推廣新能源汽車,除納入全國試點的南京、蘇州等6市,其它7市即將出臺配套政策。不過,記者調查發現,政府應建立鼓勵應用的補貼政策,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打破充電設施短缺瓶頸,只有先鋪路,做好基本功,新能源車才能穩穩上路。
成本高新能源出租無人接單
按國家方案,到今年底,我省要推廣1.5萬輛新能源車。去年已完成7500多輛,今年計劃再增1萬輛,爭取超額完成國家任務。這其中,南京推廣指標占一半。去年,南京投運純電動公交1058輛,國家及省、市、區財政補貼逾15億元,其中,市財政補貼7.4億元。去年,省級財政兌現新能源汽車補貼5.5億元,今年省級預算安排6億元。
在南京主城,35路、100路等公交線路已全部更換成純電動公交車。不用換檔、起步快、制動效果好,車內無汽油味,基本無噪音,開車輕松,坐車愜意。公交車通常一天行駛200—240公里,南京所購純電動公交,雖是國內最高品質車型,但充滿一次電,開空調載客只能跑180公里,往往到傍晚只剩三成電,下一班司機需另配車。35路公交,以前配車30輛,換成純電動車后,車輛增加一倍。
車輛大幅增加,增加停車壓力。南京公交集團7094輛車,按國家公交都市標準,公交場站面積缺口63萬平方米。純電動車需建充電樁,只能沿場站內部四周布設,可建位置均已用完。
一方面,現有新能源車續航里程達不到公交需求,即便政府補貼不少,最后的購車成本和燃油車相當,且使用成本至少減少一半,但公交企業對上新能源車不積極;另一方面,公交企業運營模式和調度管理無法適應大批量使用新能源汽車。業內人士指出,公交企業不妨與車企、租車公司等合作,通過PPP等形式,引入社會資本,共擔風險。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需要社會整體環境,包括觀念、設施、管理等多方配套培育。
公共交通新能源化是大勢所趨。南京電動車的哥黃政說,他的車滿電能跑250公里,一天充一次電,能跑近300公里,耗電80度,只需60多元電費,是燒氣的一半,一月節省成本1800多元。
南京已投放700輛純電動出租車,由有國資背景的江南出租和河西新能源客運購買運營。民營出租公司對新能源車則持觀望態度。東方出租公司副總經理陳尚君認為,純電動車太貴了,像比亞迪E6,扣除各級補貼近12萬元,購車價20萬元出頭,比市場中、高檔傳統出租車高三四萬元。按計劃,今年南京還將投入超過500輛的新能源出租車,但誰來接單,市場還未有應和者。
跑多跑少補貼一個樣
除公交和公務、電力、市政等公共服務領域,旅游、租賃、企業通勤等領域也陸續用上新能源汽車。去年,南京新增經營性純電動大巴800多輛。
南京綠洲汽車有限公司,專事新能源汽車租賃,擁有純電動大巴300多輛,每輛獲得補貼100萬元。董事長王坤說,電動大巴和傳統大巴每公里油電差為1元,一年通勤里程3.5萬公里,一年用車成本減少近4萬元。電動車維保費低,如能保持業務正常,前3年消化購車成本,后3年就是純利潤,用車企業每輛車一年能減少10%-15%、約兩萬多元租車費。公司正與兩家大企業洽談,向其租賃200輛純電動大巴。
南京都市雙客旅游公司購進30輛純電動客車,每輛車國補30萬元,省、市補貼30萬元,企業只需自掏1.5萬元。公司負責人吳軍說,今年,省、市補貼可能銳減20多萬元,再購100輛的計劃暫時擱淺。不過,公司仍準備成立新能源汽車公司。南京一家汽車租賃企業計劃購進1000輛電動汽車,像公共自行車那樣,客戶通過手機APP,就能借還。吉利已成立租車公司,每輛車年租金1萬元,保險、維修等費用都由公司承擔。吉利“微電動”南京負責人劉文說,希望借此啟動市場。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5-4/20154221322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