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您的位置:電源在線首頁>>行業資訊>>產業縱橫>>海上風電突破明顯 發展仍需穩中求進正文

海上風電突破明顯 發展仍需穩中求進

2015/3/3 14:08:28   電源在線網
分享到:

    茫茫大海,蘊藏著無窮寶藏。海面上一年到頭無停歇的風,更是上天賜予人類的無盡能源。隨著科技的發展,利用海風發電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2013年,全球海上風電獲得了有史以來最快的發展。根據NavigantResearch 咨詢公司出版的“BTM 風電報告2013”相關統計,過去一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1721兆瓦,在全球風電新增總裝機36130兆瓦中占比為4.8%,這是海上風電發展以來新增裝機最多的一年。在歐洲,英國、德國、比利時、丹麥和瑞典等國都安裝了新的海上風電機組。除了歐洲,中國和日本也建設了3個小型的商業性海上風電項目。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已經突破600萬千瓦的里程碑,達到6837 兆瓦,在全球累計風電裝機容量中占比2.1%。

    電價因素是制約海上風電發展速度的關鍵

    開發海上風力發電已經成為各主要經濟體的共識。歐洲、美國、中國、日本等相繼出臺海上風電鼓勵政策,出臺電價補貼政策,促進海上風電的發展。

    但從經濟角度來考慮,海上風力發電的成本最高可達0.18歐元/千瓦時,而太陽能發電和陸上風力發電的成本分布為0.11歐元和0.08歐元,煤炭和天然氣發電的成本則低達0.04歐元。2014年上半年歐洲海上風電新增裝機781 兆瓦,同比下降了25%。其原因也是成本太高。特別是歐元對美元大幅貶值更加劇了海上風電成本的提高,削弱了歐元區政府承擔高額電價補貼的財力。

    因此德國早期的海上風電項目預算嚴重超標,投產也被延遲,因為開發商需要為港口、專用船只及電力連接設備投入數十億美元。盡管德國已經把到2030年的裝機容量目標下調了40%,以遏制不斷上升的成本,但仍在向該行業提供長期支持,為海上風電場提供最長12 年的補貼。

    在中國,海上風電已經成為各投資商的投資熱點。中國政府出臺了的“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投入運行海上風電裝機容量500萬千瓦,2020年達到3000萬千瓦。

    中國的海上風能資源豐富,而且分布大多靠近電力負荷高的地區。但截至圓園員猿年底,中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只有源圓援愿萬千瓦,占全國風電裝機總容量的0.5%左右。

    今年遠月國家能源局公布了第一個海上風電上網標桿電價,電價水平比預期的低。6月19日,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海上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確了海上風電價格政策。通知規定,對非招標的海上風電項目,區分潮間帶和近海風電兩種類型確定上網電價。2017年以前投運的潮間帶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75 元(含稅,下同),近海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85元。這個電價水平低于德國的電價水平(0.18 歐元/千瓦時),而建設成本達到14000元/千瓦,已接近歐洲成本水平。加上中國的風電設備的創新滯后,近期大規模發展海上風電的可能性不大。發改委這個電價政策,無疑是一針清醒劑,有效控制了狂熱發展海上風電的勢頭。

    雖然中國海上風電電價低于歐洲,但仍然高于陸上風電電價。大規模發展海上風電,就意味著要有大量的財政補貼。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景氣和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電價補貼這個包袱對各國政府來說都是沉重的。

    控制開發速度也符合國際潮流,海上風電目前在歐洲明顯趨冷。一個原因是即便在先進的歐洲,海上風電技術和政策還有待進一步成熟,而中國的海上風電大發展時期還未到來。

    在8月下旬發布的《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及有關管理要求》中,國家能源局坦陳中國海上風電在設備制造、工程施工和運行維護等方面仍處于試驗和探索階段。

    由于海上風電上網電價與期望值差距較大,海上風電的建設成本不斷攀升,加之海上風電涉及海洋部門、漁業、能源、國防等多個部門,風電場規劃與海洋功能區劃、海岸線開發規劃、國防用海規劃等協調難度大,海上風電進展緩慢。2010 年5 月,中國4 個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項目(江蘇濱海30萬千瓦、射陽30萬千瓦、大豐20 萬千瓦、東臺20 萬千瓦)至今沒有全面投產。實現2015 年海上風電裝機500 萬千瓦目標幾無可能。加之海上風電開發風險大,開發商需要嚴密的前期準備工作。這些前期工作包括,風資源測量與評價、海洋水文觀測與評價、風電場海圖測量、工程地質勘察及工程建設條件評價、建設用海初步審查等。如果地方海洋功能出現調整,出現用海權的糾紛,項目前期投入就會打水漂。因而,上網價格需要考慮全生命周期中的運維成本。

    實現海上風電開發的技術突破也至關重要

    除價格因素外,技術突破也很重要。這些技術包括,海上大容量風機檢測、大容量海上機組、海底電纜敷設技術、海上施工技術等等。目前西門子最大風力發電機的裝機容量是6 兆瓦,但是該公司需要開始考慮8 兆瓦的機組。西門子的競爭對手阿,m(Areva SA)和維斯塔斯(Vestas A/S)已經有8 兆瓦的產品了。韓國三星公司的7 兆瓦的海上風機已經在濟州島海上風場安裝。

    隨著工業化的進一步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將有助于削減海上風力發電的成本。西門子公司海上業務的目標是到2020 年將成本降低40%左右。屆時這一成本水平仍將比現今的陸地風電成本要高35%左右,比煤炭和天然氣發電成本高出1.7 倍,但是預計未來還將繼續下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西門子正在考慮研發更大、更高效的風力渦輪機。

    目前,中國在海上風電相關技術上的地位還達不到領先水平。這也和我國的海上風電發展水平正相關。據國外權威機構統計,2012 年英國海上風電裝機達367萬千瓦、丹麥123萬千瓦、比利時56.55萬千瓦、德國50.8萬千瓦,中國以35.59萬千瓦的并網容量,名列第五。這些歐洲國家,在海上風能開發上都比中國強大。從這方面看,世界上的海上風電領先技術大部分在歐洲。

    海上風電開發的經濟性不佳,主要原因是技術發展的水平不夠高。因而使得海上風電的巨大能量不能為人類利用,實在可惜。但可喜的是,海上風電的開發已邁出堅實的步伐,海上風電的技術發展方向已經明確,中外一大批相關公司如GE、西門子、聯合動力等海上風電裝備公司和一大批施工專業公司都已開始研究新一代海上風電裝備和施工技術。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例如到2020 年,海上風電成本降低40%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屆時雖然海上風電的成本仍高于陸上風電35%,但海上風電利用小時數比陸上風電高40%~50%,電價水平基本上可以和陸上風電達到一個水平。

    基于以上分析,中國目前發展海上風電的策略應該是量力而行,穩中求進。即保持一定規模,為發展技術提供支持,又不盲目冒進,防止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政府應鼓勵和引導海上風電的技術發展,投資企業應充分考慮海上風電的技術先進性和投資效益,這樣,我國的海上風電才能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海上風電突破明顯 發展仍需穩中求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5-3/20153314828.html
  投稿熱線 0755-82905460    郵箱  :news@cps800.com
關于該條新聞資訊信息已有0條留言,我有如下留言:
請您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導致的法律責任
·本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刪除其管轄的留言內容
·您在本網的留言內容,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留言   免費注冊會員
關鍵字:
        
按時間:
關閉
av在线天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