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中國未來能源論壇上,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張瑋表示,“現在國家電網每年在智能電網上投資3000億元”。多位專家在會上指出,智能電網的發展能更有效地接入風光等新能源,同時也對電網規劃、建設、服務等提供更可靠依據。
智能電網市場前景廣闊
智能電網是推進再生能源的重要技術手段,可以把信息化和能源的清潔化、綠色化、低碳化緊密結合。目前能源的供給端有來自風電、太陽能、水電等不同能源系統,發電端和用電端都不穩定。智能電網最終要達到將不穩定的兩端,通過信息系統有效連接起來,保證整個系統的有效平衡。
張瑋介紹,從發電側來看,智能電網能很好解決間歇性能源大規模接入電網的問題;從用戶側來說,能跟用戶實現良好的雙向溝通與互動,特別是解決電動汽車等新型用能設施的接入問題和用電問題;同時能夠解決電網運營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復雜影響干擾,保持系統的穩定運行。
國家電網此前曾表示,國家電網在“十二五”期間預計將投入約1.6萬億元用于堅強智能電網建設。而智能電網“十二五”專項規劃提出,建立較為完善的智能電網產業鏈,基本建成以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智能電網。建成20-30項智能電網技術專項示范工程,建設5-10個智能電網示范城市。
對于未來的智能電網建設,張瑋建議,要網堅強,要把電網連接起來,合理規劃,包括與周邊國家的聯網;高度智能,電動汽車也能即插即用;要廣泛互聯,包括地理范圍,也包括和其他能源系統之間的協調!皬膰译娋W公司來說,我們希望電網的發展跟互聯網的發展能相互融合,通過信息技術的發展,包括移動終端的采用,加大與用戶之間的互動力度!
促進新能源并網
隨著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多位與會專家均表示,智能電網的發展能更有效地接入風光等新能源,解決目前棄風棄光棄水的難題。
近年來,我國清潔能源發展迅猛。截至2014年9月底,全國清潔能源累計裝機容量突破4億千瓦,占全部電力裝機30%以上。其中,水電累計裝機容量超過2.9億千瓦,風電達到8497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超過2000萬千瓦。電源與電力市場不匹配,也造成了棄風棄光棄水的難題。
三峽集團副總經理畢亞雄表示,智能電網應該為開發風電、光伏發電接入電網消納提供良好基礎,為解決集中發電與分布式發電并入電網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發揮電網的功能,以達到電力科學合理配置與經濟調度。
畢亞雄介紹,我國的風能、太陽能資源相對集中,主要分布在電網的邊遠地區,應發展大容量、遠距離可再生能源輸電,綜合考慮水火、水風、水光結合等輸電方式,并大力加強儲能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三峽集團依托大型水電開發優勢,正在積極探索沿江水電、風電、光伏等多種清潔能源互補、打捆開發與外送的新模式。同時,智能電網應該允許電力消費者參與電網優化運行,依托儲能和微網系統,打造智能配電網,實現對分布式電站的廣泛接納,促進用戶更好地提高電能利用率,實現節能降耗。<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4-12/2014124941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