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伏行業針對在未來是優先發展單晶光伏還是多晶光伏的問題上進行了討論。在過去幾年中,多晶光伏憑借成本優勢逐漸成為國內光伏應用的主流。但隨著單晶光伏企業在成本控制和產品轉化率上的不斷突破,以及單晶在分布式光伏發電上的應用優勢,許多企業開始加強對單晶業鏈的投資。
2014年3月21日,多年生產多晶產品的日本京瓷宣布新增單晶硅組件產品,以應對市場對高轉換效率產品的需求;同年6月17日,特斯拉掌門人馬斯克旗下另一家明星企業太陽城(Solarcity)宣布收購單晶面板制造商賽昂電力,并計劃未來兩年內在紐約建設年產1GW以上的組件產能。
此外,全球N型單晶龍頭企業Sunpower也在今年推出擴產計劃,預計2015、2016年產能將由目前的1.2GW提升至1.4GW、1.8GW;單晶電池廠商MissionSolar和全球最大的硅片供應商GCL也宣布了單晶產品的擴產計劃。
在海外,特斯拉掌門人馬斯克旗下的太陽城公司(Solarcity)斥資3.5億美元收購單晶面板制造商賽昂電力(Silevo),豪賭單晶制造環節;在中國,單晶硅片龍頭隆基股份[2.89% 資金 研報]定增19.6億元加碼單晶硅棒和切片項目,把全球最大單晶硅片廠商的地位牢牢地攥在手里。
隨著單晶企業在成本控制和產品轉化率上不斷突破,以及單晶在分布式光伏發電上的應用優勢,未來單晶有望實現對多晶的逆襲。
多晶稱霸中國市場
光伏產業鏈包括硅料、鑄錠/拉棒、切片、電池片、電池組件、應用系統等6個環節。從上游的鑄錠/拉棒環節開始,產業路線分開兩頭:一頭是以拉制單晶棒為主的單晶路線;另一條則是熔鑄多晶硅錠為主的多晶路線。
這并不是兩條迥異的技術路線,除了單晶需要拉成棒狀,而多晶則是鑄成錠狀之外,后續的切片、電池、組件環節差別并不大。但是,由于單晶硅棒在生產過程中對人工控制要求較高,而多晶硅料在生長過程中對于生產控制要求相對較低,使得在產能擴張速度上,單晶較多晶遜色一些。然而,較慢的產能擴張速度,讓單晶難以滿足光伏產業早期快速增長的裝機需求。
“做單晶,需要的技術門檻比較高,但是多晶不需要很強的技術,只要有錢,買到鑄錠爐就可以做了。在行業早期的短缺階段,為了解決供不應求的問題,那些沒有技術背景但是資金實力比較強的進入者,選擇最快捷、最簡便的方法形成產能,即為多晶路線。”國內單晶硅片龍頭隆基股份的董事長李振國如是說。
在這種背景下,多晶逐漸成為國內主流路線。到2009年,由于海外需求放緩,國內光伏行業步入寒冬,前期快速擴展導致產能嚴重過剩的多晶企業,為促進產品生產銷售,一方面大幅降低多晶組件價格,另一方面通過延長賬期等非常規手段促進銷售,進一步擠占單晶市場份額。數據顯示,2006年全球單晶占比達到43.6%的歷史峰值,此后持續下降,到2012、2013年僅為22%左右。
李振國認為,由于中國市場主要使用多晶為主,而中國每年的裝機量又特別大,這就拉低了全球單晶使用的占比水平。
在分布式光伏上網電價補貼政策還未出臺之前,國內光伏裝機市場主要靠地面電站建設需求的拉動。一位多年從事國內地面電站投資的業內人士直截了當地表示,“我們選擇多晶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多晶便宜。”
據了解,由于下游電池及組件廠商長期以來將單晶產品定位成高端及高盈利產品,雖然單多晶組件在成本上的差異不大,但單晶組件在售價上還是遠高于多晶組件,這種業態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單晶路線的推廣應用。
根據solarzoom提供的數據,截至9月15日,單晶電池片(156mm*156mm)價格為2.8元/瓦,相同規格的多晶電池片價格為2.4元/瓦,以此計算,單晶電池比多晶電池貴16.67%。組件方面,260W的單晶組件價格為4.85元/瓦,也比多晶組件價格高出14.11%。
“我們投資電站看的是系統瓦這個指標,就是整個電站系統建完之后,換算成每瓦的造價是多少錢。”上述電站投資人士表示,目前綜合建一個地面電站的所有成本來算,多晶還是要比單晶低一些,這也是他們選擇多晶的主要原因。“我承認單晶確實比多晶要好,但是不是好到讓我覺得多花的這個錢是劃算的?目前還值得商榷!
- 1
- 2
- 總2頁
來源:互聯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4-9/2014928104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