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五大要素之一,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物資。經濟、能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是實現中國現代化目標的重要前提。在中國很久以前就開始開發和利用自然界中各種形態的能源,但是能源的社會化和大規模的商業化開發和利用還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才真正開始。中國現代能源工業的出現至今雖已有百年的歷史,但是由于中國在鴉片戰爭之后相當長的時期內一直處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狀態,工業化的進程非常緩慢,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低下,商品能源的開發利用水平也很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新能源與再生能源成為下一步能源戰略的重點。
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含義在我國是指除常規能源和大型水力發電之外的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小水電、海洋能、地熱能、氫能等能源資源。目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主要是以非商品能源的形式為廣大農村地區提供能源供應的,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化機制的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也正在穩步地向商品化能源的方向轉變。
從現在的能源供需形勢來看,我國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基本上是平衡的,但從1993年開始成為能源凈進口國。預計到2000年一次能源的缺口將有4.6~5.4億噸標準煤,即使考慮了節能的因素,加大能源開發和節能的力度,仍將有較大的缺口需要靠進口能源來解決。據預測,中國未來能源供需的缺口將越來越大,在采用先進技術、推進節能、加速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以及依靠市場力量優化資源配置的條件下,2010年約缺能8%,到2050年將短缺24%左右,其中石油缺額可能多達4.4億噸標煤。石油進口依存度(凈進口量與消費量之比)由1995年的6.6%上升為2000年的20%。預計2010年將上升為23%。天然氣進口依存度2000年為6%,2010年為20%。另外能源安全性的問題也將提到議事日程,據專家預測2015年前后將可能發生第三次世界性石油危機,屆時我國油氣進口依存度將會達到25%左右,在新的世界性石油危機面前,我國能源供應的安全性必將受到威脅。
目前,中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是:
1)對開發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戰略意義認識不足
主要表現在:一是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沒有納入政府的議事日程;二是長期以來,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建設項目沒有常規能源建設項目那樣的固定資金渠道,雖然編制了長遠規劃和年度建設計劃,但缺少必要資金支持。從觀念上看,這都是由于對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可以減少或替代常規能源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意義認識不足造成的。
2)缺乏完整的激勵政策
從國外的經驗看,政府支持是發展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關鍵。國際上,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如激勵、稅收、補助、低息貸款、加速折舊、幫助開拓市場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這是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初始動力。我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推廣應用的地區多為邊遠貧困地區,社會效益顯著,但經濟效益不高,更需要國家和各級政府的激勵和支持。
3)投入太少
80年代以來,國家為推動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采取了事業費補貼、研究與發展補貼、投資貼息和項目補貼等政策。但是,同國外比較,我國政府對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投入太少。迄今為止,我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建設項目還沒有規范地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和計劃,成為阻礙其發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投入過少,缺乏足夠的開發與研究,不少關鍵性設備不得不進口,如大中型風機全部依賴進口,導致發展緩慢,產業化、商品化程度低。目前,除了外國政府貸款有一些資金可以利用之外,國家計委極少有其它資金投入。
4) 生產規模小,成本高
大部分廠家生產規模小、過于分散,集約化程度低,工藝落后,產品質量不穩定,經濟效益不高。目前,我國太陽能熱水器廠已發展到500多家,但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廠家只有31家,真正達到經濟規模的還很少。近兩年,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銷路很好,不少地方大量建設玻璃真空管生產廠,由于受資金限制,規模都不大,原材料來源不穩定,經濟效益不高,質量也難以保證。節能爐具生產廠全國有上千家,年銷售萬臺以上的寥寥無幾。大中型風電機組國產化計劃剛剛起步,形成規模尚需必要的支持。
5)缺少產品質量標準及質量監測系統
目前,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產品品種已發展到100多種,但產品沒有形成系列,質量參差不齊,又缺少必要的產品質量標準及質量監測系統,使消費者缺乏對產品的信心,產品規范化、系列化的發展受到很大的影響。制定產品質量標準,健全產品質量監測體系,勢在必行。
6)管理混亂,政出多門
長期以來,我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工作分散在多個部門。農業部、水利部、原電力部、原林業部等都設有專門的司(局)或處室負責一部分工作。特別是國家經貿委與國家計委職能交叉,多頭管理,資金分散,重復建設,政出多門,嚴重削弱了國家的宏觀調控力度。
7)信息不通,情況不明
近年來,農村能源消費需求增長較快,大大超過國家能源生產發展速度,農村能源供需缺口加大,導致資源過量開采,生態環境惡化。加之農村能源統計沒有專門渠道,統計的難度也相對較高,致使國家很難掌握充足的資料和信息進行宏觀調控。
雖然在中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中存在著很多問題,但主流的趨勢必須促使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有更大的突破。我國需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以及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需要。
在未來15年,我國將投資大約1.5萬億元發展可再生能源,用以應對日益加大的資源和環境壓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政府規劃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供應的比重,從目前的7%提高到15%左右。
在7日召開的“2005北京國際可再生能源大會”上,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表示,中國將從價格保護、稅收優惠等方面促進可再生能源事業的發展。
根據國家發改委初步完成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力爭使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在總裝機容量的比例達到30%以上。其中,水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2.9億千瓦,開發程度達到70%左右,風電達到30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達到200萬千瓦。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表示,中國政府將采取發展小水電、太陽能光伏電池等可再生能源等辦法,解決遠離電網的、偏遠山區的近3000萬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
從能源長期發展戰略高度來審視,我國必須尋求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能源道路。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發展計劃已經成為我國“十五”規劃中一項重要的政策,為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國際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交流頻繁。由此可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將會迎來新的發展春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編輯:阮曉波
來源:電源世界網
編輯:阮曉波
來源:電源世界網
本文鏈接:中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現狀及前景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5-12/2005121284628.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5-12/20051212846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