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在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中國通信學會光通信委員會、中國光學學會纖維光學與集成光學專業委員會等共同主辦的“2012國際光纖通信論壇”上以物聯網與傳感器為題做了主題演講。
褚君浩:
大家上午好!我跟大家交流一下物聯網與傳感器的發展,F在最熱的概念是智慧地球,這是IBM在2008年提出的概念。智慧地球是什么呢?就是互聯網加上物聯網。物聯網是把物品的系統性通過傳感器得到的信息互相聯系起來。比如我們現在每個人的身上要放一個心臟的傳感器,如果說某一位先生他的心臟現在發生有不好的波出來,無線通訊把你的信號送到醫療中心,醫療中心進行分析,這個分析是機器的分析,然后做得出去判斷。然后再有監測,馬上派一個醫生把藥送到這個人這兒,告訴他把這個藥吃下去,不吃下去可能會出問題。比如這樣的設備放到某一個橋墩那兒,哪一個橋墩有問題,也可以通過物聯網的傳感分析。物體的信息是通過傳感器傳出來的,然后再進行智能化的設備管理,傳感器所以非常重要,它實際上是代替了眼睛、皮膚,是把我們的感官延長了,而且非常靈敏及所以是虛擬的聽覺系統、視覺系統和虛擬的感覺系統,然后到信息中心進行分析判斷,判斷以后再做出決策。
所以這就產生了生產數據,生產數據從哪兒來?就是從傳感器這兒得到。這樣的概念也可以進一步的進行擴展,比如剛才這個例子是智慧醫療,我們也可以擴展到智慧能源,比如風能、太陽能和現在的火電能,是不是能夠很協調的往里面進行分布?安排?智能電網。也可以擴展到設備,包括智慧的金融和保險?纯唇鹑诘呐菽荡笫遣皇且屏?可以提出警號。
智慧交通現在很多城市已經在搞。所有這些就是敏感人,得到數據、傳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物聯網是和光電科學技術信息的獲取十分相關。物聯網通過各類信息獲取進行處理、判斷最后構成智慧地球、感知中國。下面對傳感器的發展舉一些例子:
這是各類傳感器,橫坐標是波長,縱坐標是靈敏度。比如光子型紅外探測器,我們國家在1987年湯定遠院士開創并研究。
紅外光電傳感器技術發展的若干方向:包括大規模高增益、多色、提高工作的溫度、擴充波段、智能化。我們可以做成軸波和短波也可以做成1K×1K的,也可以做1024×1024的可以更好的成像。我們也可以做成長波紅外的。天工一號上也用了我們的1500元長波紅外。
- 1
- 2
- 3
- 總3頁
來源:通信產業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2-8/20128131127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