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國著名的太陽能企業Q-Cells向法院提交了破產申請以來,這是自去年12月以來多家進入破產程序的德國太陽能企業中最大的一家,直接影響超過2000個工作崗位。一連串的太陽能企業破產似乎給德國太陽能行業的前景蒙上了陰影,也給世界太陽能光伏的產能過剩敲響了警鐘。但從長期來看,德國太陽能企業重新洗牌似乎并不會對整個德國的可再生能源之路產生太大影響。
現在德國的能源政策主要圍繞放棄核能并全面向可再生能源轉換這一主線。僅從效率的角度出發,德國并不太適合發展太陽能,其年平均日照時間僅為1500小時,大約只是希臘或西班牙年平均日照時間的一半。今年1月德國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德國的太陽能光伏產業耗費了政府約50%的綠色能源補貼,卻只滿足了德國大約3%的電力需求。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能源政策顧問、經濟學家厄爾德曼也表示,發展太陽能可能是德國在環保政策上“最昂貴的錯誤”。
由于風力發電用和太陽能同樣的成本投入可以生產出約5倍電力,德國將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希望更多寄托在了風力發電上?梢哉f,政策調整影響部分太陽能企業的生存原本就在德國政府的意料之中。未來德國政府還將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削減對安裝太陽能裝置和太陽能上網電價的補貼。
不過預計此舉不會對德國的可再生能源之路產生太大影響。很早前德國就已將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光投向風力發電。
德國擬開發風能替代核電
據報道,德國擬投資2000億歐元開發國內風能以取代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后關閉的核能發電站,這使得俄天然氣工業公司寄希望于未來10年歐洲天然氣需求缺口將達到3000-4000億立方米的想法落空。專家認為,如項目實施順利,風能將不僅能取代核能發電,也將取代包括俄天然氣在內的其他能源,這將對世界能源發展來講是個轉折點。屆時,歐盟和中國都將率先效仿德國做法,俄能源產品需求將會大大降低。
德國海上風電將迎來大發展
德國聯邦航運與航道測繪局(BSH)公布,為實現到2030年海上風電園裝機容量達2500萬千瓦即相當于20個125萬千瓦核電站的目標,自2001年11月以來,共批準建設28座海上風電園,目前還有84座待批。德國現在已投入運行的海上風電園有兩個:一個是裝機容量為6萬千瓦的阿爾法·文圖斯(alphaventus)風電園,另一個是7.5萬千瓦的巴德1號海上風電園(BARDOffshore1),均建在北海。
由于德國管理海域內海洋情況復雜,對海上風電園的規劃、建設和運行的要求很高。為此,德國政府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生態研究,以保證把海上風電園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例如,BSH規定,打樁工作的噪聲不得超過160分貝。2012年德國海上風電園建設工作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確保風電園入網。BSH正在制定海上風電園并網計劃及電纜標準。此外,還將制定安全方案,以統一風電設施的應急方案。<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2-4/20124111093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