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統計,2002-2009年,全國電力容量裝機年均增長率13.7%,其中五大發電集團裝機容量年均增長率19.6%,占全國裝機容量的比重由2002年的34%快速上升到2009年的48%。
行業快速發展的結果導致發電行業產能過剩,再加上煤炭價格的上升,火電行業虧損嚴重。國資委多次強調到2010年央企要重組到80-100家,做不到行業前三的央企將面臨強制重組。從而各大中央電力集團又有繼續擴大規模的動力和壓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大電力集團都提出“電為核心、煤為基礎、產業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思路,通過新建、重組等手段,延伸產業鏈,向綜合性能源集團邁進的目標。
中央電力企業并購地方電力企業尋求擴大規模
由于火電企業的盈利下滑,地方電力企業的發展受限,地方政府有把地方電力企業和中央電力企業進行聯營的意愿。中央電力企業也有全國布局的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電力企業并購地方電力企業成為趨勢。
華能集團先后通過收購成為內蒙古北方電力、魯能泰山的控股股東,成為粵電集團、深圳能源集團的第二大股東。華電集團完成了遼寧金山、山西晉能、山西和信以及四川、福建小水電等的收購。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成功并購貴州金元集團。
并購煤炭企業 獲取上游資源
2008年發電企業出現了全行業虧損局面后,為盡快緩解煤電供應矛盾,扭轉發電企業虧損局面,五大發電集團從神華集團煤、電、路、港產業集群、綜合發展中獲得啟示,紛紛通過收購兼并、煤電一體化以及與大型煤炭企業戰略合作等手段加大對煤炭產業的投資開發力度,以提高自給率,增強煤炭采購中的話語權。
2008年2月,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受讓內蒙古平莊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51%股權。2008年10月華能集團從甘肅省國資委手中獲得了甘肅第一大煤炭集團華亭集團40%的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2010年12月華電國際收購了山西朔州白蘆煤礦、西家寨煤礦及一半嶺煤礦,將其整合為山西朔州茂華白蘆煤業公司。
投資金融行業 實現業務多元化
除了在煤炭行業進行整合外,各電力集團還通過投資金融等行業來實現業務多元化,增加盈利,彌補虧損。截至2009年底,五大發電集團控股金融機構18家,參股金融機構20家,合計38家,涵蓋財務公司、商業銀行、證券、基金、期貨、財險、壽險、信托、保險中介、產業基金等各類金融業務。其中,控股金融資產達到1182億元,實現利潤34億元,占五大集團全部利潤的17%。
上市公司推動資產注入和上市成為趨勢
由于成立以來的高投入,五大電力集團的負債率高,盈利低下成為普遍問題。五大發電集團成立時,資產負債率平均在65%左右。2009年底,五大集團平均資產負債率達到86%,已超過國資委限制的85%的高限,成為中央工業企業負債率最高的行業。
鑒于上述情況,五大發電集團近年來都千方百計創新融資方式,把控制資產負債率、降低經營風險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都準備推動下屬資產上市,并發揮上市公司融資功能,通過資本市場募集資金。
未來推動企業上市和資產注入已上市公司還是各大電力集團重要工作。2011年大唐集團工作會議指出要進行“繼續做好上市公司融資工作。桂冠電力、華銀電力要認真研究發展思路,盡快提交資本運作實施方案,繼續推進再融資工作,努力擴大股本融資規模;大唐國際要抓住有利的時間窗口,確保上半年完成非公開定向增發以及債券融資工作”。華電集團提出,2011年要“加快資本運作步伐,加快企業上市和股份制改造。發揮上市公司平臺作用,提升股本融資能力”。國電集團2011年要“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加強資本運作,滾動交替融資,確保資產負債率可控在控。繼續做好多渠道多層次引入股權資金工作! 華電集團爭取華電工程重工板塊2012年上市,同時抓緊培育華電煤業上市。
電網主輔分離政策導向提升電網輔業并購重組空間
由于電網資產在地區唯一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和特性,以及我國電力在輸、配、送環節尚未分開的現狀,目前國內經營電網資產的只有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兩家(某些地區有少量自發自供形成的輸電資產,但相比之下規模非常小),且相互不存在交叉和競爭。因此,迄今為止,在我國電力資產重組活動中,電網資產始終保持著沉默。
但是,根據電力體制改革在各環節引入競爭的總體精神,電網企業進一步實施主輔分離已經提上電力改革深化的日程表,電監會明確要求積極推進電網企業“三產”及“多經”的剝離工作;同時政府明確提出“廠網分開、主輔分離的重組完成以后,允許發電和電網企業通過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進一步實施股份制改造”的要求。相信隨著改革的深入進行,電網企業為了提高經營效率而進行的資產重組和資本運作也將不日浮出水面。而目前兩大電網公司內部龐大的非主業資產則提供了資產重組并購的基礎。<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