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問題是近年來一直關注和發展的主導方向,面對能源緊缺對生活造成的一些困擾,全球已逐漸形成了能源結構合理化安排的重要體系,而能源戰略和汽車產業作為應運而生的產業也得到了廣泛的重視。
能源,第一個問題是節能問題。自從十一五以來,我們確定了能源優先的戰略思路。我覺得我們很多年前,在04年提了一個觀點,就是把資源節約作為新時期的基本國策。幾年以后被中央采納,十二五節能目標是單位GDP能耗下降16%。再來看看十一五,我們十一五的時候單位總體能耗下降20%實際完成19.1%。
從節能目標完成的情況來看,是三個領域、三個途徑。三個領域就是工業、交通和建筑。從三個領域的情況來看,十一五主要還是工業超額完成,而使得我們能夠達到19.1%,接近20%的目標。統計數據來看,我們整個工業單位增加值所實現的節能,節能的總量超過全社會的節能量。工業節能由于成績比較突出,20%幾的單位增加值能耗的下降,彌補了建筑和交通節能成績不太好這樣一個情況。也就對于十二五來講,從這三個領域來看,除了工業之外,建筑和交通的節能,我認為形勢是非常嚴峻的。盡管十二五時期單位GDP能耗下降的目標比十一五20%看著數據上要少一點,但是難度要大。為什么難度大呢?十一五主要是靠工業,十二五僅僅靠工業不行。交通和建筑領域的節能必須要有顯著的成績才行。工業在十一五時期單位增加值的能源消耗下降25%左右。在前幾天討論十二五時期工業領域節能的時候講到,工業領域的十二五節能恐怕很難達到20%左右。可能在16%、17%。也就是說,如果在完成十二五總的單位GDP能耗下降的目標,交通領域、建筑領域的節能要比十一五做得好得多。這是第一個從三個領域來看。
三個途徑,一是結構節能,二是技術節能,三是管理節能,三種方法來實現節能。就十一五的情況來看主要還是技術節能完成的,主要的貢獻來自于技術節能。技術節能的貢獻率大概在80%以上。我指的是全社會單位GDP能耗的下降。技術節能中,技術節能是單位產品能耗的下降,比如說火電供電煤耗下降。技術節能中主要還是采取淘汰落后生產能力,關閉小的生產能力這樣的方法來實現。當然,也有真正采取技術節能的途徑。但主要還是靠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完成。換句話說,十二五我們還有多大的潛力淘汰生產能力,十一五期間落后的煉鐵能力已經淘汰了一億多公斤。十二五期間空間還有,但是絕對不會有十一五期間有這么大的空間。在三個節能途徑中,十二五更多的要靠機構節能貢獻。技術節能中,不是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就能夠解決的,確實需要采用節能的新技術和新設備。要提升管理節能的貢獻率。從整個形勢來看,十二五期間,雖然完成16%的能耗下降的目標數據看起來小一點,但是難度大得多。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在考慮十二五期間交通領域的節能是什么。
在工業領域節能十二五規劃討論中,除了關注工業生產過程的節能之外,更為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從全社會提供節能的產品,這是非常重要的。在節能的問題上,第二個要考慮能源消費增長的模式。在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這樣一個理念,就是能源消費總量的控制。這是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十二五期間總量控制在多少,總量控制的目標怎么樣來實現,這個問題正在研究過程中,但同時也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東西。第二,從供給的角度來看,結構優化是一個大的話題。從能源供應結構來看,70%是煤。世界平均水平是30%。OECD國家平均水平是20%。中國煤的比例比OECD國家高了50個百分點。比世界的平均水平高了40個百分點。一系列問題就帶來了。單位GDP能耗比較高,所以跟我們的能源結構有很大的關系,我們的優質能源比例偏低,污染排放比其他國家多得多。我們國家二氧化碳排放系數,由于煤炭比例高,所以排放系數高很多。
十二五期間怎么調?我們規劃的目標,我們的非化石能源比例要從目前的8.3%提高到11.4%。非化石能源就是核電、可再生能源。對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我本人估計到2015年,風電的裝機容量恐怕要超過九千萬千瓦,甚至超過一億千瓦。去年風電裝置4000多千瓦,未來五年風電裝機肯定要再翻一番。太陽能光伏發電在十二五時期要大發展。太陽能光伏目前也就是幾十萬千瓦。到2015年我估計整個光伏發電總的裝機量要超過兩千萬千瓦。這個目標我本人持這樣一個態度,中國核電會相對減緩發展速度,可再生能源發展要比原來的預期需要進一步加快,才能夠完成11.4%的目標。除了非化石能源之外,還有天然氣的問題。我們從整個能源結構可以看出來,橘黃色的是天然氣的比例,中國天然氣比例很低,不到4%。OECD國家平均水平25%,世界平均水平23.8%,能源供應結構中,中國的天然氣偏低。因此天然氣我們要有比較大的發展。但是天然氣怎么用現在是一個大的問題。
天然氣十二五期間的比例有可能提高4個百分點。天然氣發電相對于煤電來講價格就高。我們的天然氣在民用中還有非常大的空間。在能源中討論比較多的天然氣應用的一個方面就是用在汽車上,用在交通上。在汽車的應用技術一定要發展。天然氣在汽車中應用解決了它的安全性的問題,應用領域也是我們能源調整一個重大方向。
第三個問題,戰略友好。考慮兩個污染,一個是本地污染,十二五時期,我們把二氧化硫和水中的COD下降8%。氮氧化物要下降10%。特別是氮氧化物和我們汽車直接相關。城市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排放源來自于汽車。氮氧化物70%、80%,甚至有的地方更高來自于汽車的排放。第二方面是氣侯變化的問題。十二五制訂了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5%。2020年和2005年,我們總體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到45%。氣侯變化問題,各個國家的減排利益分攤問題,也是一個國際爭斗的焦點性的問題。很多國家說中國在2020年達到二氧化碳總量排放的高峰。我們研究說,不太可能在2020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到高峰,我們估計可能在2030或者往后才會達到二氧化碳的高峰,之后開始下降。
第四,能源安全問題。能源安全最重要的是石油安全。我們今年上半年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55.2%。石油安全問題是一個長期困擾我們的問題。石油的對外依存度還會比較大幅度的提高。從我們能源戰略的角度來考慮,能不能把石油,特別是能不能把能源獨立,或者能源自主作為能源戰略考慮的基點。這個問題還在討論中。奧巴馬提出來,美國的能源戰略只有一句話來概括:能源的自給。中國怎么來考慮這個問題。這是從能源戰略的角度。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我們一直在鼓吹一個觀點,就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提高產品汽車的能效、燃油經濟性,大幅度的提高。另一條腿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這兩種近期的角度其作用是不一樣的。汽車產業的節能從近期主要還來自于傳統汽車節能貢獻。我們有些測算,大概75%,將近80%左右的貢獻,甚至在近十年左右是來自于傳統汽車的能源效率的提高。新能源汽車是作為我們國家一個重要的戰略目標來考慮。和汽車產業的自主發展能力、自主創新能力結合起來。從能源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我們考慮的主要問題是要和一次能源的供應統籌起來考慮。
純電動汽車是不是符合節能環保的基本國策和目標,要做全生命周期的分析,而不是看它僅僅代表的這一部分。煤挖出來要發電和電動車充電,電驅動。從這樣一個全生命周期的分析來看,全過程能源消耗的數據,純電動汽車即使按照其電源、電能百分之百來自于煤電,和柴油車、汽油車相比,全過程的能源消耗仍然是低一些。和煤金燃料,煤金燃料在轉化過程中投入的資源消耗相對比較高。所以我本人不贊成煤金燃料的使用。我這里所指的電源百分之百來自于煤電,煤的發電技術主要考慮現行的常規火電技術。從這樣一個分析可以看出來,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要實現能源投入較少、二氧化碳排放較少總體的目標,必須要和電源結構的優化統籌起來考慮。要和智能電網結合起來發展。這是智能電網的示意圖。
最近我們國家發展智能電網,我本人的觀點是三個目的,第一,大規模提高對可再生能源的吸納能力。風能、太陽能、光伏這些可再生能源在十二五期間要更大的發展。但同時對電力系統帶來一個挑戰性的問題,就是間歇性能源。怎么樣能夠更好的利用起來,比如說風電每年運營小時在兩千小時。常規火電五千小時,核電八千小時。如果在十二五時期實現智能化,把可再生能源的吸納能力提高30%左右。第二個目的,通過電網的智能化,使得用電的器具、設備智能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三個目標,提高電網資產的效率和經濟性。在這當中,電動汽車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就是儲能的作用。電動汽車對電力系統搞不好,洪水猛獸。如果有幾百萬、幾十萬輛電動車同時充電,對電網可能是災難性的。如果搞得好,對電網是一個非常追求的可利用的技術手段。風電利用小時數只有兩千小時,可是用戶那邊用不了怎么辦?電動汽車作為移動儲能設備,吸收這些發出來的電量。這樣對電力能夠協調發展。
電動汽車的發展從能源的角度來講,兩個協調問題非常重要。一個協調就是和電源結構優化協調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和智能電網發展協調起來、結合起來也同樣重要。對于汽車工業來講,會帶來一些新的挑戰。從大能源的角度來看,怎么樣利用智能電網,甚至包括實時電價的引入,來引導電動車用戶來在合適的時候用電。<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