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電網提出的智能電網發展目標來看,預計到2020年,有關智能電網的直接投資將達到4萬億元。
據了解,2010年至2011年一季度期間,6家智能電網企業獲獲得共計超過2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這其中包括上海盛宇投資南京磐能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額達到328萬美元,達晨創投為陜西凱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注入了 211萬美元的資金,九鼎投資斥資488萬美元投資了珠海派諾電子有限公司,上創信德對鉅泉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資則高達970萬美元。 事實上,國家對智能電網建設的關注和推動也激發了風險資本市場對智能電網相關企業的關注。
傳統電力設備供應商受益
智能電網倡導者習慣這樣描繪“智能電網生活”:空調能夠感知用電高峰電價上漲,自動調整溫度,為您控制用電量及節省電費;調度中心大屏幕能自動顯示網絡故障方位并自動解決;屋頂太陽能發電所得在自用之余可以出售給電網;電動汽車可以實現電能的“上傳”與“下載”,并參與電網調峰……
ABB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前進認為,“智能電網是未來整個電力網絡的演變方向,它涵蓋了發電、輸電、配電、終端使用的整個過程,著重于新能源的接入以及電網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從全球范圍看,隨著智能電網成為美國新能源政策的重要內容,其漸被業界關注。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以極快的反應速度,將“智能電網”上升到戰略層面,“捆綁”其特高壓概念。
在美國人尚未拿出太多真金白銀推行智能電網戰略的同時,國家電網已經拿出了2010年、2015年、2020年三步走的規劃。
中科院院士盧強曾經預計,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網智能電網計劃三個階段總投資將超過1萬億元。
目前,智能電網最直接的受益者將是電力設備企業。相關分析認為,設備投資將占智能電網總投資的40%左右,即4000億元市場規模。
不過天津大學一位研究智能電網相關行業的博士表示,“智能電網雖然是電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要真正發展起來或許至少要10年以上的實踐,而智能電網相關投資由政府嚴格監督規劃實施!
中國的“智能電網”建設仍然是傳統的電力設備供應商受益,類似于美國版“智能電網”中的各類新興技術和服務提供商則受益不會太多。傳統電力設備供應商的受益和盈利程度,最終仍取決于行業供應格局和企業自身地位。
物聯網推動智能電網發展
必須承認的是,隨著近年來物聯網技術應用熱潮的來臨,對提升智能電網在發電、輸電、變電、配電和用電五大環節的信息收集、信息智能處理、信息雙向交流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自2009年中央領導提出加快物聯網研究以來,我國物聯網高速發展、邁向產業化的序幕已經被揭開。而智能電網作為國家“十二五”期間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十大重點應用領域之一,也得到各地政府的大力關注,在已經出臺的地方規劃中,上海、江蘇、廣東等省市都已經將智能電網列入地方物聯網3-5年發展規劃中的重點發展領域之一。
從業界的認知來看,智能電網將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三大特征,而物聯網則是實現這三大特征的重要推手。
在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表示,“通過物聯網應用,能夠更好地提升現有輸電能力和各級電力設備利用率,提升電網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用戶的用電質量和用電效率,”并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的服務,這些都將對智能電網的建設帶來正面的影響。
從發電環節來看,趙一颋認為,引入物聯網應用可以實現對發電設備狀態的詳細調查、狀態預測和調控;同時,通過對異樣數據的監察和檢測對事故的發生提出預警,預防和減少重大事故的發生,提高發電設備的運行壽命,提升運行效率。
對于輸電環節而言,通過在輸電線、基站或其他重要設備上部署傳感器實現整體輸電線路的實時監控,受損害目標識別以及損傷區域定位等功能,提升對輸電設備的全方位方式能力。
就變電環節而言,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通過智能巡檢和自動調節技術實現故障的快速處理以及智能變電。例如,智能變電站就是典型的物聯網應用,可以通過智能開關以及電子式互感器實現數據采集,信息共享,智能調度等功能,從而實現變電站的全自動化操作,在做到自動化快速處理的同時降低人力成本。
在配電環節,趙一颋分析指出,實時監控,智能化配電等物聯網應用可以實現更迅速的故障反映、更可靠的電力供給以及可視化的現場作業管理。最后,用戶用電也是物聯網應用的重要環節,用戶用電信息采集分析、錯峰智能用電、遠程抄表等物聯網應用都能大幅提升用戶用電體驗。其中,智能電表作為具有雙向通信、雙向計量、控制功能的新型電表,已經成為智能電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誰在盛宴中狂歡
放眼全球來看,IBM、GOOGLE、GE等公司都在努力搶占智能電網發展市場,并且進入實施階段。對此國內不少業內人士擔心:中國電網會不會又將成為“八國聯軍”的試驗場?
電監會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吳疆曾指出,智能電網不是IT技術的簡單延伸,不能再由IT企業主導。中國電網不能總是國外技術設備“八國聯軍”的試驗場,電網企業不能總是甘居掏錢角色的甲方,在技術引進的同時消化創新,加緊培養自己的IT人才,爭取真正主導相關技術標準建設。
根據最新的行業測算,至2020年,中國電網的投資為4萬億元。如此巨額的投資,誰能在這場盛宴中狂歡?
在中國版“智能電網”投資中,跨國IT巨頭們短期估計要靠邊站了。而在智能電網要“統一堅強”的描述中,不難看出特高壓建設的深深烙印,而所謂“智能電網概念”則為其次了。
“對于中國智能電網,特高壓、數字化自動化設備非常關鍵,國家電網高調建設"堅強智能化電網",投資將會帶動輸變電設備的需求。電網投資仍將穩步增長,而特高壓的投入將會增加。”業內人士這樣認為。
此外,相關受益股票仍然值得長期關注,發電環節主要受益的是榮信股份、思源電氣;變電環節包括數字化互感器、開關控制、傳感器、繼電保護及自動化,受益的是國電南瑞、國電南自、許繼電氣、思源電氣、金智科技、長園集團;用電環節受益的是科陸電子、華立集團、寧波三星、林洋電子、長沙威勝等龍頭;調度環節則是國電南瑞和東方電子。
有報告稱,解決清潔能源接入和調度問題的關鍵是推廣柔性輸電系統的應用。榮信股份(大容量SVC)、思源電氣(SVG)、國電南瑞(柔性輸電資產主要在南瑞繼保,但國網電科院是光伏系統接入的重點技術研發方)以及許繼電氣(可控電抗器等柔性輸電技術)將受益。
業內人士仍然長期看好智能電網等替代能源板塊,主要是因為它能改變我們的生活,也是國家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具體來看,智能電網在電網安全運行、可為用戶可靠提供高質量電能前提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對環境影響,同時可以形成新的產業群,促進就業。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同時質疑,這些股票短期內恐難見利好。甚至直言“智能電網”對相關上市公司在2~3年內不會有實質性的盈利貢獻。電網公司大規模投資智能電網的時機目前還不成熟。而對二次設備的需求產生較為明顯的拉動作用則可能要推遲到2013年左右。看來,智能電網“豪門盛宴”的開局仍尚待時日。<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