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廣泛應用于通信領域的開關電源產品,是通信供電的基本保證,應用數量巨大,國內三大運營商約有超過60萬套的各類型通信電源使用,因此節能意義重大。通信用開關電源逐步暴露出安全控制及維護管理之間的矛盾,為此,中興通訊推出“呼吸式功率管理”的新版通信電源,讓綠色電源擁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從2008年全年的實踐看,運營商和設備廠商關注的重點都在節能的實現和獲得較好的節能效果上,從而暴露出節能控制與安全運行的矛盾,與傳統的維護管理習慣間的沖突。為此中國移動在2008年底到2009年初制定了中國移動電源節能技術規范,中興通訊在相關工作的開始階段便積極參與,緊密配合,并將規范中的相關要求創新性地落實在新版的“呼吸式功率管理”的電源控制機制中。
存在矛盾
2008年一年的節能實踐中,節能電源產品行業暴露出一些休眠控制方式和安全運行、維護管理之間的矛盾,而且,不同運營商,不同設備廠商在國內、國際的應用中都多少遇到了“節能了,但安全嗎?”“節能了,不習慣了!”這樣的聲音我們聽到了不少。
安全控制與休眠模式之間的矛盾
國內某運營商用了國際某企業的通信電源的產品,部分站點經常出現整流器過載關機保護,導致蓄電池放虧的問題,最后落實原因為,整流器因故障自行限流,而系統控制默認未休眠的整流器應是滿容量輸出,導致負載輸出不足,引發以上問題。
這是2008年一個真實的案例。其問題的核心在于,整流器和系統的運行狀態影響因素較多,例如市電狀態異常,整流器故障,蓄電池故障等,而問題一旦發生在整流器開通、關斷的過程中或系統判斷與整流器實際輸出狀態間有差異,影響可靠性的隱患就會產生。
維護管理與休眠模式之間的矛盾
目前,運營商大量使用代維的方式進行設備的維護,而代維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使用了節能模式后,出現了不少因傳統運行方式和節能模式運行不一致而造成的問題,“每次都要進入和退出菜單,真麻煩!”“這個整流器是有故障了,還是休眠了?”代維人員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和抱怨,在國內某個運營商電源主管處聽說,很多改造后的站點,在巡檢中發現完全沒有運行在節能模式,原因是代維因培訓不足,退出節能模式后,沒有重新設置進入節能模式。
中興通訊“呼吸式功率管理”
為了解決以上的問題,在中國移動提出電源節能控制的技術規范后,中興通訊高度重視并積極參與配合,首款測試樣機僅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并經過2輪的改進和測試,完全滿足中國移動的要求,成為首批達標的電源企業。
“呼吸式功率管理”軟件的新改進主要增加了一個安全控制模塊。該模塊設計了三個入口,分別是開機檢驗、定期檢驗和人工檢驗,可分別在開局、正常工作、巡檢等狀態下檢測系統的工作狀態,并作為是否進入節能狀態的判據。
通過對蓄電池充放電,市電缺相、市電低壓,市電中斷及整流器等狀態的預先檢測,系統會自動對相關項目進行自測,對電源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并決定電源運行狀態,在具備節能運行條件時進入節能運行,不具備條件時,保持檢測狀態,直到系統具備條件時再進入節能運行,避免因潛在隱患導致可靠性的降低。
有了安全控制機制后,如何使綠色電源在維護管理上與運維人員的使用習慣更加契合?一方面考慮重點方便維護人員迅速獲得系統運行狀態信息,從而在工程、維護、巡檢等情況下通過系統自測將狀態通知維護人員,減少人為判斷;另一方面是,系統是否能夠智能進入或者回到節能運行狀態,而不是人為地設置進入和退出。
安全控制程序自身就是一個檢測程序,可以隨時根據需要對系統進行自檢測試,而檢測完后會輸出測試報告,維護人員可以將這項功能作為對系統基本運行環境的檢測工具,避免或者減少因不同維護人員水平的差異對系統運行狀態掌握的偏差和不全面。
另外該程序還通過對軟件流程的精心設計,使系統不論是在正常運行、人工測試和臨時的節能退出后,都可以在不經過人為干預的情況下,在條件符合時,重新回到節能狀態,減少維護操作環節,提升系統的可維護性。
帶來的益處
安全控制機制加入到“呼吸式功率管理”之后,給“呼吸式功率管理”帶來了顯著的性能提升,使已經很好實現了節能效果的“呼吸式管理”在安全性、可維護性、可靠性及可用性方面得以完善,帶給運營商明顯的利益提升:
在不額外增加成本的情況下,運營商獲得了節能同時的可靠性、可維護性提升。節能同時更加安全,減少了因節能改造升級帶來的故障隱患,解除了運營商對于節能升級后運行穩定性的擔憂。
安全性能的提升不僅適用于節能,對于整個系統的長期穩定運行也有幫助,提升了整體的可靠性。節能同時更加便于維護管理,運營商不需要因為節能升級的要求,對已經沿用的維護管理規程和要求進行更改,對于維護人員和代維人員的培訓也不需要所有人都深度掌握產品技術原理和系統設置流程。
目前,這套為中國移動電源節能技術規范設計的“呼吸式功率管理”的新版產品已批量在中國三大運營商使用,相關的控制機理還由中興介紹到印尼、印度等海外市場,也得到國際客戶的高度認可。 ■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0-9/2010991032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