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您的位置:電源在線首頁>>行業資訊>>行業要聞>>新能源產業期待破繭而出正文

新能源產業期待破繭而出

2010/7/6 10:33:29   電源在線網
分享到:

    編者按:新能源的開拓是我國能源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有專家估算,未來10年,中國在新能源的相關投資將達十數萬億元,其中又以風電、光伏等產業發展最為迅速。2010年伊始,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企業紛紛加快全國布局的腳步。然而,新能源的掘金之路亦非一帆風順,其發展過程中面臨著種種問題,如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核心技術缺失、國內市場遲遲未啟動、國外競爭激烈等。

    新能源發展呈風起云涌之勢

    在全球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基調下,風電、光伏太陽能率先脫穎而出,成為新能源領域的主力軍。據世界風能理事會(GWEC)宣布,全球風力發電2009年新增31%,共增加3750萬kW新裝機容量。其中,中國新增裝機占到全球的1/3。從中電聯發布的電力統計快報中顯示,2009年中國全口徑風電裝機容量達到了1613萬kW,同比增長92.5%,風電發電量為270億kW時,增幅達到了106%。

    據全球風能協會預測,未來幾年,全球風電裝機容量仍將快速增長。到2013年,全球累計風電裝機將達到332100MW,當年新增裝機可達56300MW。其中,歐洲、北美和亞洲是目前風電裝機增長最快的地區。

    中國風力資源豐富,風電產業開發工作進展很快,未來風電產業仍然有很大發展空間。預計未來風電機組需求仍將保持較快增長,(2010~2011)年分別可達到10556MW和12667MW,同比分別增長30%和20%。(2009~2011)年三年復合增長率可達26.58%。

    光伏產業發展速度也十分驚人:2009年全球光伏市場新增容量7106MW,同比增長19%左右。其中德國新增3200MW,同比增長1700MW;西班牙新增560MW左右,同比下降2000MW左右;日本新增500MW左右,同比增長300MW左右;美國新增500MW左右,同比增加150MW左右;中國新增160MW,增加120MW左右。2009年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已超過400萬kW,占世界總產量的40%。中國太陽能電池產量連續5年實現翻番增長,(2007~2009)年電池產量連續3年居世界第一。

    風電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中國風電產業在近年來所取得的重大發展,與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及影響是唇齒相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專項財政資金、發電費用分攤制度、大型風場采購時要選擇“70%國產化率風電設備”等一系列鼓勵政策和措施的推波助瀾,使得中國風機制造的第一團隊——金風科技、華銳風電、東方電氣、湘電、浙江運達等中資公司攻占了全國70%以上的市場份額,迅速擊退那些在全球風機領域耕耘了幾十年的外商企業。

    然而,自去年年底,發改委已正式取消了有關“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這一條款。緊接著,今年三月份,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共同組織研究并起草的《風電設備制造行業準入標準(征求意見稿)》出臺,征求意見稿要求風電設備制造企業設立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風電設備制造行業發展規劃,項目投資中自有資金比例不得低于30%;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必須具備生產單機容量2.5MW及以上、年產量100萬kW以上所必需的生產條件和全部生產配套設施;風電設備制造企業進行改擴建應具備累計不少于50萬kW的裝機業績;新建風電設備制造企業應具備5年以上大型機電行業的從業經歷。 

    在技術進步方面,征求意見稿要求風電設備制造企業應優先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單機容量2.5MW及以上風電機組產業化;風電設備制造企業應加大對產品研發的投入,科研經費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不少于5%;風電設備制造企業應加強人才培養與儲備,構建技術創新平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征求意見稿還明確提出,對不符合準入標準的風電設備制造企業,投資管理部門不得予以審批、核準和備案相關項目,金融機構不得提供貸款和其他形式的授信支持,土地管理、城市規劃和建設、環境保護、消防、衛生、安監等部門不得辦理有關手續。 

    這些政策的相續出臺,意味著風電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據了解,在2005年之前,國內只有少數幾家風電制造商,且規模小、技術落后,風電場建設主要依賴進口。但在“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不滿足設備國產化率要求的風電場不允許建設”這一政策的鼓勵下,各地爭相上馬風電項目,中國成為國際上風電發展最快的國家。

    然而,只有量并不能代表產業發展水平,“技術空心化”是我國風電制造行業無法回避的問題。目前中國所謂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70%~80%,實際上多集中在技術含量較低的設備上,而齒輪箱、控制器這類技術標準較高的關鍵設備,多數還是依靠國外進口。早期國內生產的750kW主流機型,均是購得包括德國等歐洲企業的生產許可;另外外資公司也普遍以合資形式進入中國,這些都算作是“國產化率70%”。

    面對未來新的市場競爭壓力,中國風電企業要盡快提升自身的“短板”,不僅要在產品品質上下工夫,努力提高產品的穩定性,更要在自主研發上加大投入,以科技創新取勝。因此,“國產化率70%”的取消,勢在必行;而《準入標準》的推出,亦重在倡導提高行業自主創新水平。

    無論是否存在“國產化70%”這一保護政策,技術落后的小企業最終也是要被淘汰的。從政策角度而言,未來必須培育實力超群的產業佼佼者參與國際競爭。有企業擔心,該保護政策取消之后,外資必將會大舉攻城略地;然而,外資進入國內風電設備市場是難免的,不能因此就一直限制外資進入。以我國彩電、汽車等多個傳統產業為例,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是放開了進行全球市場化競爭。這樣的競爭非但沒有把這些產業摧垮,反而使企業更具競爭力,催生了一批聞名世界的優秀企業。

  • 1
  • 2
  • 3
  • 總3頁
轉載聲明:此內容為電源在線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信息來源:電源在線網",并附帶原文鏈接。
本文鏈接:新能源產業期待破繭而出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0-7/201076103329.html
  投稿熱線 0755-82905460    郵箱  :news@cps800.com
關于該條新聞資訊信息已有0條留言,我有如下留言:
請您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導致的法律責任
·本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刪除其管轄的留言內容
·您在本網的留言內容,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留言   免費注冊會員
關鍵字:
        
按時間:
關閉
av在线天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