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一場名為“共同的展望:德中電動汽車”的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上來了不少中國汽車界尤其是電動車領域的專家和企業代表,主辦方是德國北威州?吹贸鰜,北威州經濟和能源部副部長巴甘茨博士很享受這樣的氛圍。而他的立場也再明白不過了—就像以往在新能源行業笑迎天下客的態度一樣,德國并不準備在電動車產業設置太多高門檻。“我們想引進更多的實實在在的電動車,”在接受采訪時,這位博士說,“中國企業可以拿電動車到北威州真正去試一試,看看是否被認可,以及日常使用性能怎么樣。”
實際上,在早些時候,德國市場的“熱情好客”已經令中國的新能源“客人”印象深刻。四川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不久前接受采訪時曾感慨:“這幾十年德國人做了一件壞事一件好事,壞事是發動了二戰,好事是推動發展新能源!
“德國為世界的光伏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因為它是最早的有實質性動作來推動新能源的!苯髻惥S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公關總監姚峰說。
例如,2000年,德國出臺了《可再生能源法》,首次確立了稅收優惠減免方案,全球的太陽能行業旋即迎來規模和效益井噴式發展的十年。從2004年開始,德國政府又加大了對太陽能發電的補貼力度。全球太陽能制造行業權威數據顯示,全球光伏市場在過去10年保持著40%-60%的增長速度,太陽能電池產業規模擴大了35倍。
而歐洲光伏產業協會在最近的一份行業報告中指出,在2009年,德國仍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其太陽能模塊的裝機容量已經超過3GW,在全球市場所占的份額超過了52%。
現在,又輪到了方興未艾的電動車。
巴甘茨博士在接受采訪時說:“德國重視電動車和新能源,不光是能源戰略,更是政治策略。歐洲人特別注意氣候變暖的話題!
一場新能源領域的變局由電動車領域再度被引燃。德國還能再度領跑嗎?
太陽能洗牌
進入2010年,德國政府下調FIT(上網電價)補貼在爭議中一步步接近現實。
公開信息顯示,在5月初,德國下議院已確定在7月1日開始實施新的FIT補貼政策。與之前的政策相比,新政策對屋頂太陽能和地面太陽能的電價補助分別下調16%和15%。
歐洲光伏行業協會認為,從長遠來看,這會對德國的光伏市場帶來顯著影響。在此之前,西班牙和法國政府已經做出了類似的決定。
中國制造的大量涌入導致成本降低,是這一政策出臺的直接推手。中國幾大太陽能企業在不同程度上都是德國市場的掘金者。公開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光伏業有98%以上的產品用于出口,其中大部分流入了德國市場。數據顯示,中國第二大太陽能生產企業英利集團,其生產的幾乎所有太陽能模塊都用于出口,其中60%銷往德國。中國產品的洶涌而至甚至讓德國同行一度動了對中國產太陽能電池板進行反傾銷調查的念頭。
這讓FIT補貼下調看起來充滿針對性。但與歐洲光伏行業協會的謹慎態度相比,中國的同行們更為樂觀。
“政策的調整對中國企業看似是壞事,其實是好事。降價了,同樣的東西大家都愿意買便宜的,這就是中國制造的優勢。”姚峰說。
盡管目前德國還是賽維的主要海外市場之一,但姚峰稱,其所占的權重“下降得非?臁。與此同時,西班牙、意大利、日本等國家都開始大力推動新能源,還有希臘、捷克、保加利亞等,“有些是你根本想不到的國家”。這些“后起之秀”正在成為中國太陽能企業的新戰場。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0-6/2010681117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