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PCB研制工作始于1956年,1963-1978年,逐步擴大形成PCB產業。改革開放后20多年,由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單面板、雙面板和多層板均獲得快速發展,國內PCB產業由小到大逐步發展起來。2002年,成為第三大PCB產出國。2003年,PCB產值和進出口額均超過60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大PCB產出國。我國PCB產業近年來保持著20%左右的高速增長,并預計在近兩年內超過日本,成為全球PCB產值最大和技術發展最活躍的國家。
目前,全球PCB產業產值占電子元件產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以上,是各個電子元件細分產業中比重最大的產業,產業規模達400億美元。同時,由于其在電子基礎產業中的獨特地位,已經成為當代電子元件業中最活躍的產業,從國內市場看,近兩年國家政策的扶持加速了PCB行業的振興。在國際市場需求急劇下降、全球電子信息產業深度調整的形勢下,國務院2009年出臺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提出要加快電子元器件產品升級,提高新型印刷電路板等產品的研發生產能力,初步形成完整配套、相互支撐的電子元器件產業體系,進一步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保持國際市場份額等目標和舉措。
同時政府許諾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快出臺和落實財稅扶持政策,擴大國內需求,推進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下一代互聯網、數字電視網絡建設,形成6000億元以上的投資規模等。諸多利好政策,穩定了包括印制電路業在內的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將帶動PCB行業的復蘇。
從產量構成來看,中國PCB產業的主要產品已經由單面板、雙面板轉向多層板,而且正在從4~6層向6~8層以上提升。隨著多層板、HDI板、柔性板的快速增長,我國的PCB產業結構正在逐步得到優化和改善。
然而,雖然我國PCB產業取得長足進步,但目前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未來仍有很大的改進和提升空間。首先,我國進入PCB行業較晚,沒有專門的PCB研發機構,在一些新型技術研發能力上與國外廠商有較大差距。其次,從產品結構上來看,仍然以中、低層板生產為主,雖然FPC、HDI等增長很快,但由于基數小,所占比例仍然不高。再次,我國PCB生產設備大部分依賴進口,部分核心原材料也只能依靠進口,產業鏈的不完整也阻礙了國內PCB系列企業的發展腳步!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0-4/201041593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