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飛凌作為領先芯片供應商擔任德國項目協調員
歐洲技術合作項目“IMPROVE”旨在加強歐洲半導體行業的制造競爭力

為了加強歐洲半導體行業的競爭力,歐洲35家機構攜手開展了聯合研究項目“IMPROVE”(“采用制造科學解決方案提高設備生產率和晶圓廠業績”)。該項目從2009年持續到2011年年底,目的是提高半導體制造業的生產效率,同時降低成本,縮短加工時間。歐洲“IMPROVE”聯合研究項目的參與者包括軟件企業、在歐洲擁有生產基地的半導體公司、芯片晶圓設備供應商以及來自奧地利、法國、德國、愛爾蘭、意大利和葡萄牙的學術機構。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FSE:IFX / OTCQX:IFNNY)作為領先的芯片廠商,負責協調德國合作伙伴的研究活動。通過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該項目將進一步增強歐洲半導體行業的實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芯片功能的日益增多不僅延長了開發時間,還導致工序增多,使得生產時間變長,從而大大提高了生產復雜性。如今,生產一個復雜的芯片平均需要完成550道獨立工序,耗時約為12周至16周。通常的生產運作是在生產出50至100個晶圓后,廠商必須重新設置生產工具。這使得持續工況監控和預防式維護成為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要素。對整個生產線的半導體生產工具和加工后的晶圓實施監控,再結合采用創新的數據分析戰略,將使優質晶圓的產量最大化。
IMPROVE項目的總預算約為3,770萬歐元,其中一半由合作伙伴承擔,另一半來自歐盟委員會提供的資金以及項目參與各國通過參加歐洲納米科技方案咨詢委員會(ENIAC)所獲得的資金。歐洲納米科技方案咨詢委員會(ENIAC)是SP4-應用于能源與環境的納米電子技術”子項目的一部分。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BMBF)也大力支持該項目,通過“信息與通信技術科研創新2020 (IKT 2020)”融資計劃,提供了350萬歐元資金。

IMPROVE項目合作伙伴
IMPROVE項目合作伙伴包括半導體廠商、芯片設備廠商和軟件供應商,例如(按字母順序排序,其中一些廠商擁有幾個工廠)AP Technologies (德國)、Atmel (法國)、奧地利微電子公司(奧地利)、camLine(德國)、CNR-IMM (意大利)、Critical Software(葡萄牙)、英飛凌科技(德國)、InReCon (德國)、英特爾(愛爾蘭)、iSyst(德國)、LAM (意大利)、Lexas Research (愛爾蘭)、Numonyx (意大利)、PDF Solutions(法國)、Probayes (法國)、意法半導體(法國)、 Straatum (愛爾蘭)和Techno Fittings (意大利)。學術機構合作伙伴包括法國原子能委員會所屬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法國)、都柏林大學(愛爾蘭)、Ecole des Mines de Saint Etienne (法國)、Fachhochschule Wiener Neustadt (奧地利)、弗朗霍夫集成系統與設備技術研究所(IISB、德國)、GSCOP (法國)、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意大利)、LTM CNRS(法國)、德國奧格斯堡大學和德國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以及意大利米蘭大學、帕多瓦大學和帕維亞大學。
關于英飛凌
總部位于德國Neubiberg的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為現代社會的三大科技挑戰領域——高能效、連通性和安全性提供半導體和系統解決方案。2008財年(截止到9月份),公司實現銷售額43億歐元,在全球擁有約29,100名雇員。英飛凌科技公司的業務遍及全球,在美國苗必達、亞太地區的新加坡和日本東京等地擁有分支機構。英飛凌公司目前在法蘭克福股票交易所(股票代碼:IFX)和美國柜臺交易市場(OTCQX)International Premier(股票代號:IFNNY)掛牌上市。
英飛凌在中國
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自1996年在無錫建立第一家企業以來,英飛凌的業務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長,在中國擁有1300多名員工,已經成為英飛凌亞太乃至全球業務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英飛凌在中國建立了涵蓋研發、生產、銷售、市場、技術支持等在內的完整的產業鏈,并在銷售、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與國內領先的企業、高等院校開展了深入的合作。■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英飛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