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與挑戰:
● 太陽能光伏需求擴張導致供應嚴重短缺,多晶硅價格一路飆升
● 受經濟危機影響,半導體和光伏產業對多晶硅的需求急劇下降
● 國內企業投資多晶硅不能簡單依靠現有技術
● 國內企業電耗高低不一,水平參差不齊
相關數據:
● 2004年以來多晶硅價格一路飆升,2008年最高達450美元/kg。
● 2008年全球光伏市場年度新增安裝量為5.5GW,2007年度新增安裝量為2.4GW
● 國內企業在綜合電耗高的在300kWh/kg以上,電耗低的則在200kWh/kg左右
太陽能光伏需求擴張導致供應嚴重短缺,自2004年以來多晶硅價格一路飆升,2008年最高達450美元/kg,硅光伏產業鏈成為投資的寵兒,多晶硅投資擴產項目不斷,主要有3方面的力量:一是全球7家十大廠的擴產(美國的MEMC和Hemlock、挪威的REC、日本的Mitsubishi、SumitomoTitanium和Tokuyama、德國的Wacker),這類企業技術成熟成本領先;二是下游光伏企業向上游延伸建廠,如尚德、LDK;三是資本雄厚企業的多元化投資,如萬向集團(萬向硅峰)、精功集團(精功紹興太陽能)、天源集團(世紀新源)等。
但受經濟危機影響,半導體和光伏產業對多晶硅的需求急劇下降,自2008年第4季度以來,多晶硅價格一路下滑,截至目前價格約為110美元/kg,前期宣稱投資的項目都在做延期投資調整,生產企業產能處于開工不足狀態,投資過熱、何時供需平衡等成為研究機構熱議的話題。
業內人士一致把產業振興的目光投向美國政府、日本、歐洲、還有中國,賽迪顧問認為,政府采購和補貼固然是硅光伏產業發展的重要要素,但作為市場機制運作下的產業,我國硅光伏項目投資前必須要知曉以下4個判斷,即產業鏈關系、技術特性、市場需求特性、成本構成。
- 1
- 2
- 3
- 總3頁
來源:與非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9-8/200981411113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