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是單質硅的一種形態,熔融的單質硅在過冷條件下凝固時,硅原子以金剛石晶格形態排列成許多晶核,晶核結合形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這些晶粒結合起來,就結晶成多晶硅。作為電子行業重要的原材料,多晶硅廣泛的應用于半導體及太陽能產業,并具有重要地位。
多晶硅從市場寵兒到燙手山芋
還記得2007年,c技術的發展導致多晶硅嚴重短缺,全年價格保持在每公斤300美元以上,并在年底炒到了近500美元,利潤高達800%,大量的企業及投資者紛紛看好這一暴利市場,不顧一切地加入這一行列,多晶硅的生產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擴張起來。然而有誰會想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再加上產能爆炸式的擴張,多晶硅的銷售陷入供過于求的局面。為了維持生存,企業之間打起了價格戰,2009年初,多晶硅的價格跌破每公斤100美元,到2009年中旬,僅為50~60美元,與2007年的最高售價相比,跌幅約80%。
50~60美元的價格,已經令很多企業難以承受,尤其對于國內企業,由于技術設備不夠先進,每公斤多晶硅的造價在50~70美元,現在的價格已經到達企業虧損的臨界點,甚至有些企業已經面臨虧損。據可靠人士透露,四川一些多晶硅企業為應對此局面已經出現間歇性停產。
多晶硅價格能否回暖 業界仍有爭議
多晶硅的價格是否已跌至谷底,會不會繼續下降?6月15日,上海召開的亞洲光伏峰會上,國內多家光伏企業紛紛表示,隨著金融海嘯的逐漸退潮,以及國家政策的支持,停滯數月的產能擴張近日已重新開啟。隨著光伏產業的復蘇,多晶硅市場需求增大,價格必然會有所回升。專家預計,2009年下半年,國內多晶硅的價格將穩定在70~80美元,并在2010年繼續回升。
然而,一部分業內人士對此表示懷疑,現階段50~60美元的價格,對于國際上具有先進生產技術的大型企業,依然存在很高的利潤,一些國際企業的生產成本僅為25美元,多晶硅價格依然存在下調空間。
小結
多晶硅產業的巨變,是國際金融危機與國內盲目投資的共同產物,雖然兩年的時間讓生產廠家獲利頗豐,然而產業前景依然難以捉摸。
編者認為,雖然新型材料不斷發展,但在未來幾十年內,多晶硅在半導體和太陽能產業上的地位依然不會動搖。國際的能源危機引發人們對太陽能產業的重視和開發,多晶硅還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價格必然會有所回升。然而,經歷了大起大落,多晶硅的價格也不可能再回到2007年虛高的狀態,行業內的競爭還會日趨激烈,國內企業尤其需要提高技術,降低成本,才能夠與國際廠商抗衡!
來源:EDN電子技術設計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9-7/2009720119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