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充電樁產業業績理想,11家業績預喜公司,預增的有4家,續盈的1家,略增的5家,扭虧的1家。另有1家續虧,1家不確定。其中,凈利潤增幅超過50%的公司有6家,分別是中恒電氣(80%)、森源電氣(60%)、銀河電子(75%)、長園集團(90%)、科士達(50%)、茂碩電源(154%)。據興業證券研報顯示,三大邏輯支持充電樁產業發展,充電樁建設已經被列入頂層設計,各地政策扶持加速;充電樁成為電動車發展的主要瓶頸,短板待彌補;物聯網+車聯網助力充電樁產業發展。
邏輯一:國家頂層設計,地方政策利好
2012年“十二五”規劃中首次對充電樁建設作出規劃。2014年7月后,相關政策密集推進。2015年全國兩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將加大各試點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支持力度。今年《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有望同時出臺。《規劃》與《意見》,是充電基建在中長期未來方向、目標要求、統一標準、具體分工等的綱領性文件,將從頂層設計上推動充電樁的建設進程。
地方政府也紛紛將充電樁建設納入規劃,北京、上海、安徽等地紛紛推出多重政策利好,充電樁基建有望在全國呈現多點開花之勢。
邏輯二:“最短木板”,空間巨大
“充電難”如今已經成為了制約我國電動汽車發展的主要瓶頸。充電樁是新能源汽車的基礎配套設施,但處于極度的“供不應求”。政策提出了充電樁建設的最低下限值,即《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提出到2015年左右,在20個以上示范城市和周邊區域建成由40萬個充電樁、2000個充換電站構成的網絡化供電體系,預計總投資在600 億元以上。雖無準確的官方數據調查充電樁數量,但市場估計我國共有充電樁數量不足3萬個,未超過目標值的一半,遠遠滯后規劃要求。
市場對充電樁基礎設施的需求更大,2015年新能源汽車基本產業化,純動力汽車和插電式汽車市場保有量至少達到50萬輛,2020年新能源汽車超500萬輛,按充電接口與新能源汽車數量比例不低于1:1,一輛車對應1 個慢充、0.2 個快充計算,2015年對慢充和快充的市場需求至少有50萬和10萬個?梢灶A見,充電樁在短期內迎來爆發式增長,且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建設互為正反饋,充電設施和運營巨大的投資機會來臨,充電設施市場預計達到千億元。
邏輯三:物聯網藍海 + 車聯網入口
充電樁智能搜集數據、數據緩存、遠程管理, 蘊藏“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物聯網藍海。電力管理部門需要將各個充電站樁的數據進行聯網匯總,為智能電網建設提供有效數據,并實現充電站樁的遠程管理。充電樁具備數據采集和數據緩存功能,可將充電站樁的工作狀態、電流電壓、充電時間等數據實時上傳云端,支持調度中心平臺軟件對充電站樁的遙測遙控。充電樁也可以將故障信息、安全警報及時反饋給維護人員。此外,對于混合動力車車主貪圖近100%車牌中簽率和財政補貼、卻繼續用油的行為,充電樁接入物聯網系統,可以輕松監測車主的能源使用行為,有效避免道德風險。
充電樁是充電變現的重要載體,擴展虛擬支付場景,成為車聯網的新入口。充電樁天然具有支付終端的性質,有助于培養車主的消費習慣,借此直接或間接地打開車聯網廣闊的娛樂、應用等空間,催生虛擬支付場景。<
http:www.mangadaku.com/news/5867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