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現狀從來就改變不了什么,只有建立一個更出色的模式讓現有的模式過時,實質的改變才會發生!
—巴克敏斯特·富勒(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1895-1983)美國哲學家、建筑師及發明家 。
大部分企業過去基于傳統IDC做的IT系統是收斂的,到一定規模總會碰到瓶頸。可大數據大家都在談,上云概念對于企業來說完全不陌生,但云計算到底是什么呢?相信很多企業都會有這樣的困惑,讓我們一起回到這個原始的起點,探討一下究竟什么是云計算?
一、人云亦云?什么才是云計算
判斷一個系統是不是云計算系統,就像鑒別是男是女,有個很簡單、很直白的標準,總有一個很簡單的線把事物分清楚。簡單來說,云計算要符合兩個要求:第一,能否基于一大堆一模一樣的計算機,把磁盤管起來;譬如一個PC系統的作用,就是能把所有資源管起來;第二,能否將通用任務調度;一臺電腦不可能只能寫word、做excel、看網站、用釘釘。以此類推,一個分布式操作系統,應該既可以運行虛擬機,也可以做大數據,也可做分布式應用系統。
符合以上條件的,就是分布式操作系統,就是云計算,不符合的都是偽云計算。
二、企業級云計算的標準是什么?
毋庸置疑,以阿里云為代表的中國云計算已經成為了事實的標準。
雖然很多做超融合的公司都符合云計算的特征,都可以做公共云。如騰訊云、青云、金山云等。但從100臺做到5000臺,是一個巨大的坑,有著難以逾越的鴻溝,云計算生態鏈和企業合作伙伴有了這個能力,才能談得上分布式處理和分析。
阿里云跟傳統IDC虛擬化、一般私有云的不同之處在于,阿里云是三位一體的。這個三位一體的底座,叫云操作系統(飛天)。飛天底座的價值集中體現在“足夠大的計算能力、足夠便宜的計算能力和足夠通用的計算能力!薄
三、云計算=虛擬化? ——中國企業的云計算誤區
虛擬化的概念類似于古代的一個成語——聚沙成塔,將小資源整合成大資源,且不單依賴硬件的能力,就叫虛擬化。但虛擬化并不解決節省成本的問題,把一堆本來就屬于你的硬件,變成固定資產,還要再額外再投一筆錢,卻依然還是那些東西。
舉例來說:假設我已經有1000萬的計算能力了,然后我又花了1000萬買了某個虛擬化回來,但我的計算效率實際上沒有增加,也沒能解決業務上大規模的問題,那么我們買它的意義在哪里?虛擬化其實對大型公司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對小的企業,創業型的企業有作用。
因此,企業的CIO需要考慮,購買虛擬化能否解決實際問題?如果并沒有,那就等于多花了錢跟自己玩,等于上了別人的一個套。
未來的業務場景會是互聯網化甚至移動互聯網化的,我們不得不把自己開放出來,去迎接更多的訪問。“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只有與更多客戶發生直接的關聯,才能夠產生對客戶的洞察。
中國最大的電商集團阿里巴巴至少有6億用戶,100億商品,必須得靠最優化的方式去撮合,依靠傳統方式手工去推薦基本是一個大海撈針的事情,只能依靠人工智能對數據的挖掘,靠商業的智能在100億商品和6億客戶中做推薦。
“雙十一”900多億的營收,有300多億的營收三分之一是來源于智能推薦,這也導致一個3萬人的企業產生了3萬億的這樣龐大的經濟規模。你必須有一個極其高效運轉的交易系統來做這個構架。
云計算與虛擬化最本質的區別是,真正的云計算,需要把企業的資產、資源“疏經通絡”,變成一個未來應用它業務場景的力量之源。
四、阿里云讓你云中漫步
調度任務永遠比調度數據要快。
一千零一夜中,樓上有一把刀,樓下有一個駱駝,你要殺這個駱駝,可以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把駱駝扛上去,一個是拿刀下來,你選哪一個?一定需要用場景來驅動它來想,我是不是需要把現有的資源整合起來,做更偉大的事情?而不是把它大分小,花很多錢啥也沒得到。
企業需要云的能力,但現在可能受到政策的限制,數據安全的限制,不敢全面搬到公共云上面去,但是我們要的是跟公共云同構的這么個云;那需要用什么東西來做資源整合?在市場上尋求什么東西來做這個事兒?
阿里云考慮到國內的一些實際情況,一些企事業單位上云遇到了很多痛苦和困難,通過專有云把互聯網上面孵化出來的,將阿里巴巴分布式應用PaaS,大數據PaaS,軟件定義數據中心三位一體的能力和解決方案,部署到企事業單位的體系內,幫助企業單位去享受互聯網技術帶來的賦能。
真正能做到這樣的集大成者,實際上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互聯網架構的云提供商,比如AWS和阿里云。而另外一些模式產生出來的云計算提供商,因為它們沒有這些強大的業務需求推動而產生的技術沉淀,所以很難把這個能力集合在一起。
五、開源不等于開放 真正的開放是可以隨時替換
如果你用了開源的云平臺,那就是選擇了hard模式,剩下只有兩件事情可以做。一、公司拼命高價招人,要不然面對一大堆bug改不過來。 二、拼命掙錢,把賺的利潤貢獻給你做升級的那個人,那家公司。而且人家還只收美金,不收人民幣。開源這個事情不太靠譜,開源都是從互聯網上偷學的。總之,開源并沒有特別創新的地方,再加上這幾年openstack走得并不順利,大家都在退出這個聯盟。
在云計算平臺,你的代碼不用改,就可以直接遷移。企業做為一個用戶,不需要關心底層的技術實現怎么樣,也沒有精力和能力去關心底層的技術實現是什么樣。開源軟件商給你這件事情讓你免費用,其實是一個誘餌。
相比較阿里云,給你的資源不變,計算能力提升接近于無限,最關鍵是可以不再受這個硬件“盒子”的限制,不受一個“盒子”邊界的限制讓計算跟“盒子”無關,5000個“盒子”也能變成一臺機器,一萬個“盒子”也能變成一臺機器,這是最有價值的能力。而這個能力是恰恰是中國目前市場上其它的幾家,不能做到的,阿里云仍是體驗最佳的方案。
從來不是一個領袖設計出變革;而是在變革來臨的時候,領袖能否把持得住。<
http:www.mangadaku.com/news/5844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