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日前表示,無人駕駛技術路線圖已經有了,兩個月之內就會發布,這也將成為我國無人駕駛領域公布的首個標準。面對即將爆發的萬億級市場,整車企業、互聯網企業、零部件廠商等產業鏈各方代表,也紛紛從各自優勢領域切入,加速布局市場。
無人駕駛標準出臺在即
無人駕駛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未來的車聯網世界到底什么樣?6月7日,由工信部批準的國內首個“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范區”封閉測試區在嘉定開園,可為無人駕駛汽車提供綜合性的測試場地和功能要求,這也標志著作為全球測試功能場景最多、通訊技術最豐富的國際領先的封閉測試區(一期)正式投入運營。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在國家智能互聯汽車試點示范區封閉測試區開園儀式上表示,無人駕駛技術路線圖已經有了,兩個月之內就會發布。這也將成為我國無人駕駛領域公布的首個標準。
業內人士指出,以無人駕駛、車聯網為代表的智能汽車產業,是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目前整個產業尚屬起步階段,仍未有一套業內公認和遵守的標準,這將會給未來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造成巨大的障礙。當前,主要發達國家都已采取多種措施支持企業開展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和測試,并對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進行了積極探索。但是,我國現有的大部分政策法規與無人車發展還不相適應。加快制定和完善無人駕駛汽車相關政策法規,可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將大大促進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
無人駕駛作為汽車技術發展的終極狀態,已經引得處于產業領軍集團的多個國家政府對其政策松綁,產業發展瓶頸屢獲突破。面對即將爆發的萬億級市場,整車企業、互聯網企業、零部件廠商等產業鏈各方代表,也紛紛從各自優勢領域切入,加速布局市場。零部件廠商位于感知層和執行層兩端,互聯網企業深耕算法層,而整車企業位于智能駕駛和無人駕駛產業鏈的核心位置。
2016年,長安集團無人駕駛技術實力引發了業界極大關注,上市公司長安汽車擔當重任。據介紹,長安汽車制定了“654”智能化戰略,即打造六大體系平臺、五大核心技術,分四個階段逐步實現汽車從單一智能到全自動駕駛。目前已掌握智能互聯、智能個性化、智能駕駛三大類60余項智能化技術,特別是結構化道路無人駕駛技術已通過實車性技術驗證。長安汽車成為國內首個進行無人駕駛長途路測的上市車企。4月12日,長安汽車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將從重慶出發,途經西安、鄭州,最終抵達北京,進行行程長達2000公里的道路測試。
力帆股份高管此前曾表示,力帆無人駕駛汽車將采用低速設計,明年6月將登陸市場。公司早期就開始研發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部分相關技術,如可后視防撞雷達、半自動泊車等,目前已具備一定無人駕駛相關技術儲備。憑借公司在無線通信領域雄厚技術背景,公司以低速電動車為載體的智能汽車研發未來有望取得較大突破,從而實現公司構建互聯網+智能汽車于一體的生態鏈的戰略目標。
無人駕駛產業鏈迎機遇
隨著5G技術、人工智能的加速普及、互聯網巨頭的快速推動,以及汽車智能化技術的成熟,自動駕駛汽車產業步伐將繼續加速發展,有望在3-5年實現商業化。無人駕駛已成為未來最值得期待的汽車技術之一,并將成為惠及汽車產業、互聯網產業、智能硬件產業等多個領域的全新產業機遇。
實際上,無人駕駛產業發展已超出市場預期。美國IHS汽車信息咨詢公司日前發表報告指出,到2035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銷量將達2100萬輛,大幅高于兩年前的預估值。中國將成為最大的無人駕駛汽車市場。報告預測到2035年中國將擁有超過570萬輛無人駕駛汽車。
市場人士認為,未來十年“無人駕駛革命”將創造巨大價值。汽車行業正再次迎來革命—智能化、互聯網技術發展正在改變汽車產品以及汽車行業的格局,能把握時代機遇且擁有核心技術的車企有望借助產業轉型升級的契機,在“中國智造”戰略的推動下沐浴政策春風。無人駕駛是一座大得難以想象的金礦,后續催化劑密集,相關個股有望反復活躍,從資金布局來看,無人駕駛整個產業鏈有向縱深炒作趨勢,汽車制造作為無人駕駛最受益標的之一,也值得重點關注。<
http:www.mangadaku.com/news/5842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