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您的位置:電源在線首頁>>行業資訊>>產業縱橫>>拷問不知所蹤的“新能源車補”正文

拷問不知所蹤的“新能源車補”

2016/5/19 15:26:44   電源在線網
分享到:

    煮熟的鴨子,飛了。說好的“新能源車補”,不見了。截至昨天,河北滄州240多名新能源車主仍未領到補貼款。而去年5月,滄州市工信局下發通知稱,本市購買新能源汽車一律補助15萬元,補助款在材料上交90個工作日內下發。現實呢?河間市民孫先生說,至少240名車主去年12月之前提交材料,但至今未領到補貼款,按照每人15萬計算,至少有3600萬元補貼款未下發。

    沒錢發,不奇怪。真正蹊蹺的是兩點:一是白紙黑字的承諾還晾曬在官網上。2015年5月份,為推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規范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滄州市財政局、滄州市工信局聯合印發了《滄州市省級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兌補辦法》。辦法規定,超級電容、鈦酸鋰快充純電動客車定額補貼15萬元。維權代表冉先生稱,所有車主購買的純電動車正是上述定額補貼15萬的車型。二是上級補貼似乎早已發放到位。河北省財政廳一位喬姓負責人告訴記者,約5億元新能源汽車補貼資金已經下發到滄州市財政局,資金名稱為“大氣污染防治資金”。吊詭的是,地方部門稱,滄州市只收到省里下撥的約1億補償款。

    承諾今猶在,轉眼就耍賴。說千道萬,問題就兩個:如果紅頭文件都不能保障車主的合法補貼權益,那么,地方職能部門公信何在?上級部門說錢已到位,地方財政卻稱“情況不實”——究竟誰在撒謊?能否當面對個質?如果再追問一層:設若省級補助確實按規矩行事,那么,地方財政部門就涉嫌兩個問題:一是對民眾、對媒體公然扯謊,二是將數目龐大的專項補貼“暗度陳倉”。無論哪個問題被坐實,在“兩學一做”的語境下,恐怕都不能算是個一笑而過的小問題。

    如果目光更長遠一些,在拷問不知所蹤的“新能源車補”時,可能還會順帶著思考另一個問題:如此大幅度的補貼力度,會否難免會讓“打秋風者”眼饞心熱?因為“一律補助15萬元”的背后,是“每輛16.5萬元的價格”。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井噴,政策利好頻出、銷量數字向好。有數據稱,在剛剛過去的4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20703輛(狹義),同比增幅達149%,環比增長33%。在數字喜人背后,補貼亂象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癥結:有上市公司借此粉飾業績報表、提升融資能力;有車企靠政府補貼保持虛假繁榮;有人“騙補”、有人玩“地方保護”……在去產能的背景下,“為補貼而生”的少數新能源汽車項目與銷量政績,是否帶來新一輪的資源浪費?

    當然,從概率上說,有補貼的地方就有亂象。家電下鄉如此,新能源車補也不例外。今年初,工信部官網還專門發布了《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核查工作的通知》,稱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將在近期對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情況進行專項核查。眼下看來,“騙補”的企業或車主當然要現形在監督核查之下,截留或挪用“專補”的地方財政,恐怕也不能逍遙于政策公平的規則之外。

    一份補貼一塊肉。公眾難免會如此聯想:體量龐大的新能源車補都敢于“有補不發”、“有諾不踐”,那么,“國法”撐腰的其他財政貼補或支出,會否也慣于在“家規”里游走?車主沒領到補貼,上級說發了補貼——接下來,就是考驗審計監管與紀檢監察威力的時刻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拷問不知所蹤的“新能源車補”
http:www.mangadaku.com/news/58287.htm
  投稿熱線 0755-82905460    郵箱  :news@cps800.com
關于該條新聞資訊信息已有0條留言,我有如下留言:
請您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導致的法律責任
·本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刪除其管轄的留言內容
·您在本網的留言內容,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留言   免費注冊會員
關鍵字:
        
按時間:
關閉
av在线天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