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裝備制造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形成了門類齊全、具有相當規模和技術水平的產業體系。
近10年來,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已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整體技術水平持續提升,圍繞國民經濟各行業的迫切要求,開發出了一大批具有知識產權的高端裝備,如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火電發電機組、百萬千瓦級先進壓水堆核電站成套設備、1000KV特高壓交流輸變電設備、±800KV直流輸變電成套設備、百萬噸乙烯裝置所需的關鍵裝備、超重型數控臥式鏜車床、精密高速加工中心、2000噸履帶起重機、ARJ21新型支線飛機、“和諧號”動車組、3000米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等,氣象衛星率先實現業務化運行,已初步形成了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格局。
翻閱國內各大城市的發展規劃,不難發現高端裝備制造業在中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據了解,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發達城市,都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高端制造業。同時,制造業也出現了由東部向西部轉移的趨勢,東部大型城市向東部二線城市轉移的趨勢。東部部分老牌制造業基地已經在主動驅趕中低端制造業。如上海除在張江高科技園區等局部地區引進保留部分高端制造業外,其余的制造業如紡織、加工、電子等行業全部有計劃地移出上海。深圳市也不再引進中低端制造業,而是重點發展高端制造業。
除了各地的產業發展布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本身也呈現“萬馬奔騰”態勢。比如,中國在短短的幾年里,生產出全球最快的高鐵,并且迅速實現產業化,這對于亞洲制造業也是一個驚喜,是一個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跡。高鐵產業也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崛起,包括交通物流、裝備制造業、新材料、新科技、電子信息產業以及相關服務業的發展。在民用航空產業上,干線飛機、支線飛機、通用飛機、直升機等重點產品研制穩步推進,一批新產品開始批量進入國內外市場。此外,中國的綠色船舶產業將集中力量攻克“綠色”船型、動力、配套設備技術,發展相應的研發制造能力,在2015年初步形成綠色船舶研發基礎科研體系,掌握部分綠色船舶裝備的關鍵技術。
但是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仍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創新能力薄弱,核心技術和核心關鍵部件受制于人;基礎配套能力發展滯后,裝備主機面臨“空殼化”;產品可靠性低,產業鏈高端缺位;產業規模小,市場滿足率低;產業體系不健全,相關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建設明顯滯后等。
據統計,2014年,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市場規模達到4.85萬億元。高端裝備制造業代表中國制造金字塔的頂端,而尤其是處在這個金字塔頂尖的重大成套裝備領域,比如大飛機項目,衛星產業,海洋工程和軌道交通等,預計未來將迎來長期和穩定的發展機會,長期來看這個行業還蘊藏著巨大的空間和潛力。
在中國的“十三五”規劃中,高端裝備制造業無疑是最為突出的亮點之一。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在國內已經有相當的技術基礎和人才儲備,其市場空間大,對國民經濟能起到支撐作用。正是因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戰略意義重大,所以現在中國政府也在出臺一系列規劃,未來高端裝備制造業可能將迎來黃金增長期。包括節能減排、高速鐵路、通信設備、智能電網、國防軍工、航空工業等等都可能會是未來十年快速增長的產業之一,大力發展裝備制造等戰略新興產業正當其時。在未來利好環境下,預計到2020年,中國高端裝備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6.45萬億元左右。
2013-2020年中國高端裝備市場規模及預測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http:www.mangadaku.com/news/5810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