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您的位置:電源在線首頁>>行業資訊>>產業縱橫>>工業4.0十宗罪:誰在模糊中國制造的根基?正文

工業4.0十宗罪:誰在模糊中國制造的根基?

2016/3/30 15:36:19   電源在線網
分享到:

    出于對德國制造的仰視和對中國制造前景的擔憂,業內人士已將工業4.0內化為一種集體崇拜:對全新技術升級的迷戀與渴望。這看上去像是一個局,或許也是一種罪,即使罪的起源并不是工業4.0本身。然而它既然如此廣泛地左右我們的心理,各種警惕的板子,就不得不狠狠地打過去。

    No.1 顛倒甲方與乙方關系

    德國人只要一開口說點工業4.0那點事,我們的輿論立刻會眾口一聲地說,“原汁原味的工業4.0”。

    德國工程院院士孔翰寧,被稱之為工業4.0教父。他作為SAP的高官曾經在SAP任職二十年。他的背后,一直都有SAP的身影。就這樣,一個披著帶有鮮明供應商印記的大袍子布道者,為什么要稱之為“教父”?

    工業4.0將甲方與乙方的關系,顛覆成了師徒關系。供應商一夜之間都變成了精神導師。

    德國的制造很好,但不代表他們每個人都可以來告訴我們怎么做工業4.0。這是一個對他們同樣生疏的工業升級。

    更可氣的是,還有一些意大利供應商也跟著渾水摸魚,帶著幾個早已存在的全自動包裝機、注塑機等,也跑到中國來兜售工業4.0的解決方案。

    德國工業、德國制造精神都是我們的導師。但我們因工業4.0而將供應商供奉為救星,花冤錢的一定是我們自己。

    No.2 大籃子主義,干擾了專業分工關系

    工業4.0成為一面萬能的紅十字會旗幟,所有的人都可以膜拜它的濟世意義。過去幾十年中國工業從來沒有受到這么重視。結果投資人來了,媒體人來了,專家來了,外國供應商來了,還有可怕的工業4.0成功的案例也來了。

    這嚴重地干擾了擾亂了專業的嚴謹和分工秩序,混淆了各自需要深耕的疆土。大家都在極力地讓自己的專業能力顯得寬大,以便能罩得住用戶的期望。

    實際上我們能理解的事情,一定只是一小塊,F在需要推崇專業分工,中國工業技術的發展現狀,大多數企業現在沒有解決專業精細的分工要求。

    我們各自守住自己的專業線,做點小事情,做好小事情,中國的制造業就可以變得更好。

    現在中國工業一家親,全部都是工業4.0之友。它成為一種可以自由進入陌生國家的護照,似乎擁有它,就使得我們擁有了跳出邊界的能力。

    No.3 工匠精神更加遙不可及

    一直有人在呼喊“工匠精神”,好像中國的工業搞不好,就是因為我們的工程師缺乏工匠精神。
  這是一個淺薄而自私的口號。它把責任推給了別人,推給了一線工程師,而忽略了這是整個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

    工匠精神是一種緩慢的積累,因為它就是以持久的學習和長久的習慣為基礎的。

    而在最近幾十年,在到處都是能掙快錢的時代,這絕不是產生工匠精神的土壤。工廠老板等不及工程師匠藝精神的開花結果,社會也等不得工廠匠藝精神的精雕細做。這意味著,工匠精神所需要的癡迷,不再能得到回報。這就摧毀了工匠精神所必須經過的煎熬。

    而工業4.0似乎展示了可以點石成金的魔法。似乎只要朝拜全球數字化工廠,只要用全新的自動化設備,一切都迎刃而解。照此下去,工匠精神,將再次不受待見。舶來的機器與設備,將繼續摧殘著中國不成氣候的工匠精神——如果說還有的話。

    No.4 熱衷于搞示范工程

    輕工廠基層熱衷于搞示范工程,輕工廠基層  在各地政府的鼓勵下,智能制造的示范工程迫不及待地出爐。而企業則急于從政府手里撈到錢,進行大戲開演。

    說實在的,對于沒有數字化思維的企業,把錢給他們,只能讓他們更舒服地死在新的道路上。如果把示范都變成了自動化、機器人升級設備,而無法深刻理解這次數字技術革命的根本,就是斷掉了自己走向未來的最后一次機會,就是堵死了升級之路。

    工業4.0大講智能工廠的分層構造,卻很少好談論工廠本身的卓越要素。精益制造、成組技術、DFSS(面向設計的的六西格瑪)等大量基本管理思維被忽視。

    工業4.0熱衷于談智能產品,很少談論BOM(即產品結構及物料清單)。有著一線工廠實踐經驗的人都知道,企業得BOM者得天下。如何有效管理好BOM,有效管理好流程,是評價一個企業真正的標準。國際標準、行業標準、作業指導書,都需要模型化、流程化和標準化,這才是走向未來升級的跟基。

    No.5 重立刻實施,輕基礎轉化

    不能不說,我們的工業從業者有些過于輕信了工業4.0了。迫不及待的媒體,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批判和嚴謹。

    即使受到現場立刻實施的誘惑,嚴謹的德國人還算是持重地提醒德國中小企業者:

    工業4.0至少要10~15年。

    至少10~15年。

    這是一個成熟企業成長所需要的時間,也是產學研轉化所需要的時間。美國對此作了深思熟慮的判斷,為了更好地填補科研與科技生產力之間的鴻溝,美國制造業真正的國家振興的策略是,實現對科研能力的轉化。

    可惜,這些項目都被工業4.0自身的光環,遮掩住了。

    還好,中國還有工業強基這樣極具戰略眼光的布局,可惜這些對基礎工藝、基礎材料的關注,似乎都上不了臺面,被遠遠地耍在后面。棉花糖立刻就有,是工業4.0中最具迷惑力的假象。

    No.6 質量作為國情的最大切口不在其中

    當我們把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工業4.0神奇的智能產品和智能工廠的時候,我們會忘記生產過程中的一個最為重要的環節:質量控制。

    日本質量大師戴明的質量控制理論,可不是簡單的質量標準問題,它的故事要復雜得多。這使得日本制造,徹底走完了質量的全部旅程。

  • 1
  • 2
  • 總2頁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工業4.0十宗罪:誰在模糊中國制造的根
http:www.mangadaku.com/news/57997.htm
  投稿熱線 0755-82905460    郵箱  :news@cps800.com
關于該條新聞資訊信息已有0條留言,我有如下留言:
請您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導致的法律責任
·本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刪除其管轄的留言內容
·您在本網的留言內容,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留言   免費注冊會員
關鍵字:
        
按時間:
關閉
av在线天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