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22日,國際電信聯盟(ITU)在第14屆世界電信和ICT指標大會(WTIS大會)上發布《衡量信息社會報告(2016)》,對175個國家ICT發展和應用情況進行評估,發布了最新ICT發展指數(IDI)。2016年,我國IDI排名第81位,進入亞太地區前十名,提升幅度位居全球第13位。那么,如何理解IDI?我國IDI排名提升的原因是什么?未來會有怎樣的趨勢?為了回答這些問題,近日,記者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魯春叢進行了獨家專訪。魯春叢認為,隨著“十三五”期間我國移動寬帶、移動電話和固定寬帶普及率的持續提升,預計到2020年,我國IDI排名將上升到第70~72位,相比最新排名上升9~11個名次,平均每年攀升2~3名。
我國IDI提升幅度居全球第13位
IDI是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指數(ICT Development Index)的縮寫,由國際電信聯盟(ITU)每年定期發布。IDI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ICT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指標。魯春叢表示,IDI分為三個分指數:ICT接入分指數、ICT使用分指數和ICT技能分指數,共11個指標。ICT接入分指數包括固定電話普及率、移動電話普及率、人均國際出口帶寬、電腦家庭普及率和互聯網家庭普及率5個指標;ICT使用分指數包括網民普及率、固定寬帶人口普及率和移動寬帶人口普及率3個指標;ICT技能分指數包括平均受教育年限、中等教育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3個指標。
2016年,我國IDI排名第81位,指數值為5.19,高于全球平均水平(4.94)。在亞洲國家中,我國IDI排名第10位(共34個國家),高于平均水平(4.58);在發展中國家中,我國IDI排名第31位(共116個國家),高于平均水平(3.85);在金磚國家中,我國IDI排名處于中游,低于俄羅斯(第43位)、巴西(第63位),高于南非(第88位)、印度(第138位)。
2016年,我國IDI指數提升了0.39,在175個國家中排名第13位。前12位的國家依次為圣基茨和內維斯、阿爾及利亞、不丹、緬甸、馬來西亞、多米尼加、玻利維亞、格林納達、科特迪瓦、納米比亞、墨西哥、蒙古。在金磚國家中,我國增幅最大,領先于南非(0.34)、巴西(0.27)、印度(0.19)、俄羅斯(0.16);在與主要發達國家的比較中,我國提升幅度也有較大優勢,顯著領先于德國(0.17)、西班牙(0.16)、法國(0.16)、美國(0.11)、日本(0.09)、韓國(0.06)等。
魯春叢表示,2016年,我國ICT接入分指數、使用分指數、技能分指數分別為5.45、4.58、5.89。ICT接入水平基礎較薄弱,但增速位居全球領先水平。我國ICT接入分指數排名僅為第91位,低于IDI排名10個名次,處于全球平均水平以下;ICT使用分指數排名第67位,增長較快,比2010年提升14個名次;ICT技能分指數全球排名僅為92位,增長較慢。
寬帶高速發展成為IDI排名提升的關鍵動力
魯春叢告訴記者,“固定寬帶普及率”和“移動寬帶普及率”兩個指標提升對我國IDI提升的貢獻超過70%。在最新報告中,我國固定寬帶普及率達到18.6%,同比提升4.2個百分點;移動寬帶普及率達到81.3%,同比提升14.9個百分點。截至2016年9月,我國固定寬帶用戶數已經達到2.9億戶,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達到10.64億戶。固定寬帶和移動寬帶大幅提升成為我國IDI排名進步的最主要因素。魯春叢說,我國4G商用起步較晚,但后發優勢明顯,預計2017年我國移動寬帶普及率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移動指標對我國IDI指數提升的貢獻還將不斷顯現。
魯春叢說,國家樣本數變化也是影響我國IDI排名的一個重要因素。近年來,IDI國家樣本數不斷增多,2009年為154個,2014年為166個,2015年為167個,2016年為175個。2014年,樣本國家相比2013年增加9個。其中,新增國家數量為10個,減少國家數量為1個。新增國家中有5個高于我國排名。2016年,樣本國家相比2015年增加8個。其中,有3個國家排名在我國之前,導致我國IDI排名上升阻力加大。
2016年,我國網民人均國際出口帶寬指標全球排名第136位,落后于IDI排名55個名次。在IDI最新指標體系中,“成人識字率”指標被替換為“平均受教育年限”。我國“成人識字率指標”全球排名為第93位,“平均受教育年限”全球排名僅為第111位,拉低我國IDI數值。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排名也較低,2016年全球排名為第93位,均遠低于我國IDI綜合排名。ICT技能在IDI中所占權重較大,對我國影響較為顯著。
IDI重在反映通信基礎性服務的普惠發展
魯春叢表示,全球ICT發展可以分為普及和升級兩大階段。普及發展階段可以理解為“從無到有”;升級發展階段可以理解為“從有到優”。全球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落后國家處于普及階段,先解決的是連接問題。IDI更關注“從無到有”,不關注“從有到優”。構成IDI指數的11個指標中,7個是反映通信網絡普及率的指標。可以說,IDI指數是為促進全球ICT普惠發展量身打造的評價體系,更側重于鼓勵占大多數的發展中或相對落后的國家和地區擴大網絡覆蓋,提升普及使用水平。魯春叢說,相信當大多數國家跨越這個普及階段而轉向基礎升級階段,IDI指標的設計也會修改調整。
魯春叢補充說,2016年,全球IDI排名中,排名前10位的全部為人口少、城鎮化率高、經濟發達的國家。人口大國不占優勢,例如俄羅斯、巴西、中國、印度等都處于比較靠后的位置。
IDI不能全面反映ICT產業發展和融合應用情況
魯春叢指出,IDI不能全面反映ICT產業發展和融合應用情況。一是IDI無法反映固定電話被替代的趨勢。全球固定電話2010年后全面進入負增長階段,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近五年來固定電話用戶數均加速下滑,固定電話用戶滲透率無法反映ICT發展水平。二是IDI無法反映固定寬帶用戶光纖化的演進升級。2016年9月,我國光纖接入用戶達2.1億戶,在固定寬帶用戶中的滲透率超過75%,全球最高。三是IDI無法反映移動電話用戶向4G用戶遷移的過程。我國4G用戶已經超過7.1億戶,在移動電話用戶中的占比過半,領先于部分發達國家,遠超全球20%的平均水平。四是IDI無法反映互聯網新業務的發展。2016年9月,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流量達835M,手機上網流量連續21個月保持100%以上增長。我國O2O市場規模超過萬億元,在生活服務、交通出行、房屋短租等領域發展迅猛,這些都無法在指標中體現。
“十三五”期間我國IDI排名仍將小幅提升
2015年,我國移動寬帶普及率排名第68名,比2014年上升了7個名次,對IDI排名上升貢獻最大。隨著4G網絡全面部署,2017年我國移動寬帶普及率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020年將突破85%。魯春叢說,這個指標的高速增長將使我國IDI排名上升4~5個名次。
“十三五”期間,全光纖寬帶網絡深入推進和不斷普及,民資進入、三網融合進程加快,2020年我國固定寬帶人口普及率將達到28%左右,相比2014年提升14個百分點。魯春叢表示,這個指標的中高速增長,將使我國IDI排名上升2~3個名次。
此外,2020年移動電話普及率將會達到105%左右,與IDI中該指標設定的120%閾值仍存在一定差距。這個指標中速增長,將使我國IDI指數排名上升1~2個名次。
魯春叢認為,我國其他相關指標提升空間有限。一是網民人均國際出口帶寬,我國處于落后水平;二是成人識字率、中等教育入學率、高等教育入學率這些ICT技能類指標,受人口總量、經濟結構、文化差異、社會發展階段等客觀因素影響,未來三五年內難以大幅提升。假定全球其他國家按照現有發展速度,“十三五”期間,我國IDI指數保持穩步小幅提升之勢,排名大幅度攀升可能性不大。預計到2020年,我國IDI排名將上升到第70~72位,相比最新排名上升9~11個名次,平均每年攀升2~3名。<
來源:人民郵電報
http:www.mangadaku.com/news/5959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