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用電氣(GE)正在從一家工業制造公司轉型為工業互聯網企業。GE憑借工業互聯網戰略,提出為客戶提升能效1%的目標,同時,GE也通過內部投入1000億元來提升自身效率的1%。
“工業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劃分已經是過去式了,未來,每一家工業企業也需要是一家軟件網絡型企業。”GE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杰夫·伊梅爾特近日表示。
工業互聯網尚無統一定義,在杰夫·伊梅爾特看來,其內涵應包括互聯網、智慧機器、大數據、移動性以及與人之間的互動。
迄今為止,GE在中國開展了12個工業互聯網落地項目,主要集中于航空、醫療、能源三大主業。GE提供給21世紀經濟報道的數據顯示,以試點項目帶來的效益核算,工業互聯網將額外為中國航空、醫療和能源行業每年創造超過百億元的增值。
近日,杰夫·伊梅爾特來華拜訪了工信部部長苗圩,以及中國電信、東方航空公司、華能、同濟醫院等相關合作伙伴,此次中國之旅的目的之一就是推廣公司的工業互聯網戰略及產品。
從能源利用的角度來看,GE憑借工業互聯網戰略,提出為客戶提升1%的效率目標,同時,通過內部投入1000億元來提升自身效率的1%。1%雖不能稱之為“一個雄心勃勃的數字”,但其帶來的能效提升和經濟效益卻十分可觀。
工業互聯網戰略的在華落地,使得GE從一家制造型企業轉型為“制造+軟件”企業,由此也帶來了商業模式的變化。然而,工業互聯網的競爭之路并不平坦,GE將面臨IBM、微軟等傳統軟件企業的競爭,以及中國現實情況的考驗。
借力大數據 航空公司可節油1%
8月25日, GE風電設備制造(沈陽)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慶典在沈陽舉行。從2006年首臺1.5兆瓦風電機組安裝于江蘇如東以來,GE總共在中國安裝了1300臺風機,容量超過190萬千瓦。
在能源互聯網領域,GE推出了數字化風電場。杰夫·伊梅爾特稱這套“軟件+控制”系統可以改善任何一座風電場的發電量,“通過更好地管理,提高風電廠的運行和發電時間,最高可以提高20%的發電量!
提升發電量對于中國目前的風電開發十分重要,在三北等風資源豐富地區開發殆盡之時,占中國風資源60%的低風速地區亟需一種可以捕獲微風的機組。
GE在中國同步推出了最新研發的2.3-116低風速智能機組,據稱,這款低風速風機是基于GE全球18000臺、30GW裝機量的成熟平臺開發而成。
為航空公司節省燃油是GE工業互聯網產品的另一案例。GE將一個名為快速存取記錄器(QAR)的數據系統用于航空工業。GE制造的飛機發動機,在全球范圍內每天都會產生10萬次左右的飛行記錄,每年所累積的數據規模極為龐大。
春秋航空飛行品質監控(FOQA)人員說:“QAR數據庫就像一座寶藏,而GE的大數據分析提供給我們開挖寶藏的工具。你能從中挖出多少寶貝,只取決于你的想象力!”
借助燃油管理系統,春秋航空已偵測出系列節油機會,節油方案將在今年三季度付諸實施。
2014年的數據顯示,中國三大航空公司(東航、國航和南航)的燃油成本約占總運營成本的38%-40%,而北美主要航空公司則在34%左右,即使排除地區性油價差異因素,中國的航空公司也還有很大利用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實現提升的空間。
GE制定了一個更加切合實際的節油目標:1%
以東航為例,2014年東航的燃油成本為300億元人民幣,按照節油1%的保守計算,每年可以帶來3億元的效益。
三大航空以東航燃油成本最低,其他兩家與之差距不大。如考慮到中國的52家航空公司,2014年全行業燃油成本約1347億元,1%的節約就是13.5億元。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5678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