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國家能源局計劃新增光伏發電裝機1400萬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800萬千瓦,地面光伏電站600萬千瓦。2013年光伏新增裝機中只有80萬千瓦是分布式,剩下都是集中式地面電站。因此,要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實現裝機的結構性變化,無論對于國家能源局還是市場來說都很有壓力。今年上半年的完成情況其實比2013年要好很多,截至2014年6月30日,我國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100萬千瓦,但仍不到新增總容量的三分之一。
目前看來,如果要完成800萬千瓦的目標,四季度還需要開足馬力。國家能源局正在積極準備,最近也出臺了一些新政策,這些新政的重點集中在六個方面。
第一是把最低收益底線往上移。如果自用電顯著減少或供用電關系無法履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可以選擇全額上網。這樣能讓用電負荷比較低、屋頂面積比較大、光照情況比較好的項目也具備開發價值。
第二是完善標準、加強管理,讓分布式電站質量有所保障。國家能源局出臺了關于光伏集中地面電站以及風電集中式開發的標準合同,未來也會進一步推動分布式光伏標準合同的制定。建設過程中,整個電站如果能有統一的參照標準,質量也會有穩定的提升。新能源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新的,美國市場也在通過實驗室推動他們的標準合同以及電站標準化的運行,屆時可以建立一個大聯盟,把一些主要的開發商吸納進來,大家統一使用一個標準或是一個合同,這能為未來資產證券化、電站出售打下很好的基礎。中國將來也會一步一步走這個方向。
第三是35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接入電網(東北地區66千伏及以下)、單個項目容量不超過2000千瓦的地面或利用農業大棚等無電力消費設施建設,也將納入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指標管理,執行當地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這能緩解東部分布式光伏電站不足的情況。
第四是新政策允許分布式光伏發電向同一變電臺區的符合政策和條件的電力用戶直接售電,電價由供用電雙方協商,電網企業負責輸電和電費結算。如果由電網統一解決,可以大大增強現金流的可靠性。電網企業結算脫硫電價一直非常準時,銀行很信任電網企業。
第五是鼓勵金融創新?梢酝ㄟ^設立公眾擔保資金、公共資金池,來緩解融資難的情況。由于各地政府比較了解當地情況,知道哪一個企業電費高或是生產經營情況比較好,所以如果各地政府能進行更深度的參與,就能大大降低當地光伏項目的風險。
第六是完善產業體系和公共服務,按照統一標準實施項目設計、施工等。因此,如果把最新政策作為指導性政策,其實是非常好的。
新政策出臺之前,國家能源局在嘉興會議上肯定了浙江嘉興發展光伏的模式。嘉興其實是一個很小的城市,只有幾十萬人口,但截至今年7月份,嘉興的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已經并網26萬千瓦,因此部分政策也參考了嘉興的成功經驗。
嘉興成功的關鍵點是更多收益、更低風險。首先浙江省除國家補貼之外,還有省一級補貼,是在國家補貼基礎上每度電增加0.1元,還有市一級補貼,就再加上0.1元。此外還有區一級的補貼。而解決屋頂難談問題,是由獨立第三方統一與園區業主、投資方簽訂協議、制定規劃,統一進行屋頂租賃。
此外,嘉興市政府牽頭成立了10億元的光伏資金,設立資金池,一方面是提供擔保支撐,另外就是資金不夠的情況下可以從資金池墊付。
在維護難的問題上,浙江已能做到能源可視化管理,通過互聯網對每一塊發電的光伏組件進行監控,一旦出現問題就能鎖定具體位置,方便開展維修等。
嘉興經驗被借鑒到新政策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更多的資金補貼。其實不僅是浙江,其他很多省份也都是通過財政對分布式光伏進行額外補貼,積極的當地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還有財稅政策。江浙地區,對于風電、光伏產業的發展比較積極,因為它本身有很強的制造業,希望借此打開市場。而對于沒有制造業的地區,怎么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呢?無論是光伏還是風電,可再生能源的生產模式都是前端投入非常大,前五年內當地政府不太可能從此類項目獲得財稅收入。既然說綠色能源好,那能不能讓當地從開發綠色資源中獲益,是否可以通過上一級的財稅政策給當地一定的稅收減免或補貼。
除嘉興模式,未來還能不能找到其他更好的模式?還可以多關注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金融市場,雖然聽起來跟光伏很遠,但是金融是百業的根基。對于全新的能源生產模式,金融機構現在還不太熟悉,也不太適應。希望金融機構還是要把握能源方式轉變的大趨勢,繼續發展煤電是不可持續的,國家“十三五”規劃的目標還是期待在建設美麗中國、生態中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占比。
其次,目前發展分布式光伏的擔保成本比較高。如能建立能源杠桿,讓擔保成本大大下降更好,比如資金規模10億元,擔保100億元的項目開發,將不良率控制在3%或5%,就沒有什么問題。
此外,電力市場跟分布式光伏的發展有很大關系,未來我國電力市場開放后,如果實現競價上網,將對分布式光伏產生積極影響。特別是電站容量特別大的情況下,與其棄光,不如以0.2元、0.3元甚至更低的價錢上網。
在新能源并網的過程中,國家電網公司承擔的壓力很大,包括分布式光伏并網不收服務費用等。在分布式光伏發展過程中,國家電網公司已經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而且工作效率很高。新型的能源生產模式,不僅金融機構不太適應,傳統電網也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并進行轉型,所以我們期待國家電網未來可以承擔更多的工作,但同時相關方也要考慮到國家電網的經濟利益。<
http:www.mangadaku.com/news/5370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