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鉛儲量居世界前列,但鉛礦資源短缺現象日益嚴重,發展再生鉛產業可以減少原生鉛礦石的開采量,生產再生鉛可以從鉛廢料中直接回收,不需要像生產原生鉛那樣經過采礦、選礦等工序,再生鉛生產成本比原生鉛低38%。此外,再生鉛能耗僅為原生鉛的25.1%~31.4%,每生產1噸再生鉛,可節約1360千克標煤,減排固廢98.7噸,節水208噸,減排二氧化硫0.66噸,大大減少鉛廢料對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浪費,在資源和環保的雙重壓力下,大力發展再生鉛,使鉛金屬進入生產-消費-再生的良性循環,是循環經濟建設的重要領域。
中國再生鉛生產起步于上世紀50年代,直到1978年后才形成獨立的專業化再生鉛企業,近十幾年來取得了顯著進展,產量從1996年的2.8萬噸增長到2007年的45萬噸。與以往“小、散、亂”的格局不同,近幾年隨著行業政策的陸續出臺,新技術、新設備逐漸得到推廣應用,再生鉛處于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產業格局也出現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變化。
再生鉛產業具有明顯的資源和環保優勢,在相關產業政策的正確引導下,能夠有效解決我國鉛資源短缺、鉛污染嚴重等諸多問題。最近5年來,規范再生鉛產業的相關政策法規陸續出臺。2003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施行,它對再生鉛生產在保護和改善生產環境、生態環境方面具有明顯的成效。同年10月,《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發布,明確指出廢鉛酸蓄的收集、運輸、拆解、再生鉛企業應當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之后方可進行經營或運行。不過,此項政策只是指導性文件,對于當時的產業格局沒有產生實質性的影響。2005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出臺,但是它并沒有管理法規、實施細則、管理辦法,可操作性較為欠缺。
在再生鉛行業迅速發展的同時,我國對資源與環境問題的認識也在發生變化,以“資源化、減量化、再生產”為核心的循環經濟理念逐漸在再生鉛行業政策制定過程中得以體現。2007年,成為我國再生鉛產業發展的“分水嶺”。
我國的再生鉛企業以小企業居多,行業整體水平低,處于無序競爭的狀態。2007年3月10日發布的《鉛鋅行業準入條件》分別從生產規模、工藝裝備、能源消耗、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職業危害等方面對鉛鋅行業提出了明確的條件要求,其中對再生鉛的要求是:現有再生鉛企業的每年生產準入規模應大于1萬噸;改造、擴建再生鉛項目,每年規模必須在2萬噸以上;新建再生鉛項目,每年規模必須大于5萬噸。鼓勵大中型鉛冶煉企業并購小型再生鉛廠與鉛熔煉爐合并處理或者附帶回收處理再生鉛。鉛再生利用項目資本金比例要達到35%及以上。新建及現有再生鉛項目,廢雜鉛的回收、處理必須采用先進的工藝和設備。必須有節能措施,確保符合國家能耗標準。每噸再生鉛冶煉能耗應低于鉛130千克標準煤,電耗低于100千瓦時。新建再生鉛企業鉛的總回收率大于97%,現有再生鉛企業鉛的總回收率大于95%,冶煉棄渣中鉛含量小于2%,廢水循環利用率大于90%。
《鉛鋅行業準入條件》的出臺提高了再生鉛準入門檻,有利于提高產業層次和產業集中度,使一大批環保不達標、技術工藝落后、資源浪費嚴重的小再生鉛企業淘汰出局。
2005年10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國家環保總局、科技部、財政部、商務部、國家統計局聯合正式啟動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產業園區和省市組織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被列入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的再生鉛企業有江蘇春興合金集團有限公司和河南豫光金鉛(愛股,行情,資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在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名單中,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界首田營循環經濟工業園榜上有名。
據悉,首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能耗下降12.1%,廢舊有色金屬年回收利用量相當于年產量的25%左右,為節能減排做出了積極貢獻。通過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全社會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具備了雛形。公平:福利企業政策
再生鉛企業中的福利企業不在少數,長期以來,福利政策成為企業間成本競爭的籌碼之一,而原有政策的不完善導致了競爭的不公平,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2007年6月,國家發布了《關于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通知》,在全國統一實行了新的促進殘疾人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為再生鉛企業營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這次國家關于福利企業稅收政策的重大調整,改變了以前對福利企業給予返還全部已納增值稅的照顧:對安置殘疾人的單位,實行由稅務機關按單位實際安置殘疾人的人數,限額即征即退增值稅或減征營業稅的辦法。靠吃福利飯生存的再生鉛企業將不得不在提升自身競爭力上下功夫。協調:相關配套政策
2007年3月27日,商務部發布了《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對再生資源的定義、分類、回收、管理等作了明確規定,有效規范了再生資源的回收秩序。對于今后制定廢舊鉛酸蓄電池回收體系有參考價值。8月,《廢鉛酸蓄電池收集和處理污染控制技術規范》開題論證會召開,旨在引導環境管理和處理技術的發展,規范收集和處理處置行為,推行清潔生產,防止環境污染,促進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為用于環境管理全過程污染防治技術選擇、污染控制要求,以及指導相應回收利用行為提供管理和技術依據。9月,關于廢舊物資回收的增值稅政策也進入了最后調整階段,恢復增值稅的完整鏈條,促進產業健康發展成為必然。
2007年8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9次會議對全國人大環資委提請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法》(草案)進行了初審。今年,該法將在全國人大十一屆一次會議上再審。國家發改委、國家環保總局正在制定與《循環經濟法》配套的相關政策、評價指標體系、技術指南等,但是目前除了機電拆解場地技術規范已經出臺外,其他的相關政策、指標等仍然缺乏。
推動再生鉛產業的規范與發展,政府的立法和監管是關鍵。國家應有近期和長遠規劃,產業政策應該有利于再生鉛行業技術水平、環保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再生鉛企業。2007年,行業準入政策的出臺開啟了再生鉛產業發展的新里程,涉及回收、監管、稅收、環保等各個方面的政策仍然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在一個越來越健康的政策環境中,中國的再生鉛產業將呈現與以往不同的全新面貌。市場篇
長期以來,我國的再生鉛產業發展緩慢,由于受到市場和回收渠道等因素的限制,絕大部分企業規模不大,技術裝備落后,普遍存在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及法制環境的健全,近幾年國內廢舊鉛酸蓄電池回收市場得到迅速發展。
1990年3月22日,中國成為《控制危險廢料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的簽約國,因此,我國的再生鉛原料幾乎全部來自國內,其中大部分為廢舊鉛酸蓄電池。在西方和中等發達國家,回收廢鉛蓄電池的途徑,一是制造商通過其零售網絡負責回收。二是政府準許的收集鉛酸電池和含鉛廢物回收的強制專門聯盟和專業回收公司收集后交再生鉛廠。三是再生鉛廠經批準建立特定的廢鉛蓄電池回收清除公司。而我國從事再生鉛廢料回收的主要有各地物資回收公司、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再生鉛生產企業、蓄電池生產企業及大量的廢舊物資收購人員。其中個體私營收購點占60%、蓄電池零售商占18%、汽車維修和4S店占5%、蓄電池制造商占8%、再生鉛廠及專業回收點占9%。最終流向則是蓄電池廠和原生鉛冶煉廠占17%、小型冶煉廠占41%、規模再生鉛廠占42%。
由于回收體系分散,我國的再生鉛生產遍及全國,形成了江蘇邳州、河北保定、山東臨沂、湖北襄樊、安徽界首等幾個再生鉛集散和生產區域。再生鉛產量80%以上集中在江蘇、山東、安徽、河北、河南、湖北和上海等地。
我國的廢鉛蓄電池、廢雜鉛的回收率不到90%,不少非法小企業在回收過程中野蠻拆解、粗放冶煉嚴重的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在各級政府的一次次整頓中,國內再生鉛市場得到逐步規范。圈區管理模式得到推廣。以集散市場、園區及骨干企業帶動國內回收體系的網絡初具規模,一些區域經濟呈現明顯的產業特色。
新格局初露端倪
河北:保定地區再生鉛小企業眾多,經過多年發展,涌現出華誠和新鑫等大型企業。安新縣的華城有色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是保定風帆股份(愛股,行情,資訊)有限公司的定點配套企業,他們成功自主研發了臥轉式新型反射爐,年產鉛及鉛合金3萬噸。保定新鑫鉛業有限公司年產精鉛6萬噸,在泰國成立了泰國博鑫隆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山東:臨沂華東有色金屬城是我國北方著名的廢舊金屬交易市場,廢鉛的回收量頗為可觀,僅2006年交易廢鉛就超過了13萬噸,該集散市場的原材料吸納能力不可忽視。目前該地區正計劃建設年產再生鉛8萬噸、精煉鉛5萬噸和合金鉛2.8萬噸項目,山東沒有大型再生鉛企業的現狀有望改變。
湖北:再生鉛產業主要集中在鄂西北,以谷城縣的湖北冶金股份有限公司為核心。在鞏固原有回收網絡的基礎上,加強與國內知名的4S汽車專賣店的合作,處理其交付的廢舊鉛酸蓄電池。目前,這里借助汽車工業優勢,正在建設以再生鉛為主的循環經濟產業園。
河南:濟源市的河南豫光金鉛股份有限公司和安陽市的豫北金鉛有限責任公司都在進行原生鉛和再生鉛的生產。許昌地區的長葛市也是國內主要的廢舊物資回收交易市場之一,2006年處理的廢鉛酸蓄電池達4萬噸。
安徽:阜陽市界首的再生鉛產業主要集中在田營工業區。截至2007年1月,在田營落戶的鉛業公司18家。當地政府以華鑫作為示范,大力在浙江、海南、江蘇、廣東等地進行再生鉛產業招商,計劃今年上馬電瓶車和其它鉛化工、鉛合金項目。
江蘇:江蘇最大的再生鉛企業江蘇春興集團依托天津、重慶、廈門、廣州等地的分公司,建立了覆蓋面廣泛的回收網絡,徐州總部的生產能力超過10萬噸。
上海:上海飛輪有色金屬冶煉廠是上海市定點處理廢蓄電池企業,產能4.5萬噸。2007年,該廠與上海市80家電動車生產、銷售企業簽約,對廢鉛酸電池實行定向回收,原料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產量也得到提升,據悉,該企業2007年產量約3萬噸。市場整合不可避免
擁有資源就是擁有財富,國外再生鉛的生產集中在少數大型企業手中,美國有13個,法國有5個,英國有5個,德國有2個,而中國有300多個。目前,國內廢舊鉛酸蓄電池回收市場及渠道仍不規范,由于大型再生鉛企業、原生鉛企業、外資企業紛紛介入再生鉛生產,廢舊鉛酸蓄電池回收的競爭日益激烈,大型企業回收渠道的建立和完善極大的壓縮了小企業的生存空間。由于企業過于分散,回收隊伍龐雜,國內很難發展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再生鉛集團。在《鉛鋅行業準入條件》中,國家鼓勵大中型優勢鉛冶煉企業并購小型再生鉛廠與鉛熔煉爐合并處理或者附帶回收處理再生鉛。新一輪市場洗牌開始,直接沖擊的就是中小企業。
安徽華鑫脫胎于小企業,走的是小型再生鉛企業聯合、改造、提高的路子,經過轉型,該企業已經躋身于國內大型再生鉛企業行列。今后類似的整合還會出現,兼并也在所難免。產業集中度的提高,將有利于市場秩序的規范;厥阵w系建設初步展開
我國現在每年可回收廢鉛約70萬噸,含金屬量40萬噸,回收率僅有85%左右,嚴重制約了再生鉛產業的發展。有專家建議,應從社區回收、再生資源集散加工市場等方面入手,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逐步建立規范完善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培育再生資源集散加工基地,提高再生資源回收的有序性和規范性,使其健康發展。
建立規范有序的回收利用體系單靠幾個企業是無法完成的。政府主管部門提出,力爭通過5年時間,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規范有序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還準備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回收體系建設。現在,已有24個城市開始了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工作。
上下游產業影響加劇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鉛生產國和消費國,也是最大的精煉鉛出口國,國內鉛供需對全球影響巨大。2007年初以來,LME鉛價累計漲幅超過100%。鉛成了本輪金屬牛市中目前漲幅最大、年內漲幅最快的金屬品種。同時鉛的LME庫存仍保持在較低水平。2007年6月1日起,中國大面積調整出口關稅,對稀土金屬、精煉鉛、氧化鏑和氧化鋱等出口開征10%的出口關稅,導致出口銳減,加上國內汽車用鉛酸蓄電池行業對金屬鉛的需求增加,都成為推高鉛價的因素。掌握廢舊鉛酸蓄電池回收渠道并擁有大量原材料的再生鉛企業在這輪鉛價上漲的行情中獲利不菲。去年底,筆者看到一家著名再生鉛企業原料庫里堆積如山的廢鉛酸蓄電池,感覺頗有囤積居奇的心態。
礦產資源的緊缺,國際鉛價波動,使再生鉛的優越性顯露無余,其與整個產業鏈的結合也越發緊密。而面臨諸多變局,加強市場風險控制也將是未來再生鉛企業關注的一個方面。產業篇
我國再生鉛的主要原料80%以上來自廢鉛酸蓄電池。隨著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和社會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廢鉛酸蓄電池的蓄積量持續增長。2007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1.598億輛,為再生鉛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原料保障。
汽車用的蓄電池使用期限為3~4年,我國每年報廢鉛酸蓄電池40萬~60萬噸,廢鉛酸蓄電池的冶煉方法有3種,一是在原生鉛冶煉廠把蓄電池碎料與鉛精礦混合處理。二是火法冶煉,可用鼓風爐、豎爐、回轉爐、反射爐和采取其中兩種或3種聯合應用,但是存在的共同問題是在熔煉過程中,排放出大量含有鉛、二氧化硫等有害成分的煙塵煙氣,需要配置相應的除塵設備。三是固相電解法冶煉。此外也可用基夫賽特法、澳斯麥特法、艾薩法和QSL法等直接煉鉛的方法處理。廢蓄電池原料的物理規格不同于鉛精礦,大多是夾雜料和混雜料,如不進行預處理,直接進入冶煉過程,既會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又會使冶煉過程復雜化,還得不到好的技術經濟指標。
多年來,我國大部分小再生鉛企業普遍采用土法冶煉,用落后的小反射爐、沖天爐等熔煉工藝,缺乏相應的拆解、預處理、冶煉設備,極板和漿料混煉,鉛回收率一般只有80%~85%,綜合利用程度低。噸鉛能耗為500~600千克標煤,是國外的3倍以上。此外,許多小型企業沒有完善的環保設施,熔煉過程中大量的鉛蒸汽、含鉛煙塵、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質排入大氣,不僅作業現場勞動條件惡劣,也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經過50多年的發展,最近兩年,我國再生鉛產能及產量得到大幅提升,再生鉛生產已經開始往高起點、經營規模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產能進一步擴大
2007年4月,國內共有3條再生鉛生產線投產,分別是華鑫鉛業年處理33萬噸廢舊鉛酸蓄電池、年產再生鉛20萬噸項目;豫光金鉛10萬噸再生鉛綜合利用工程;豫北金鉛年產10萬噸再生鉛生產項目。此外,江西德誠金屬公司正在建設采用富氧密閉鼓風還原熔煉工藝年產10萬噸再生鉛及鉛合金項目;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公司正在設計利用廢鉛酸蓄電池生產鉛合金產能1萬噸的生產線。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統計,2007年中國再生鉛新增產能32萬噸。
2007年12月25日,湖南稀土金屬材料研究院實施的廢鉛酸蓄電池回收處理,改變從蓄電池鉛泥中直接回收鉛的思路,以鉛泥替代純鉛,生產紅丹、三鹽等鉛系列產品,經過兩年多試驗獲得成功,基本無廢棄物外排,鉛回收率達96%以上。目前,該研究院正籌備在桃江冶煉廠建立年處理3萬噸廢鉛酸蓄電池的綜合回收生產線。
我國“十一五”規劃中提出,2010年再生鉛產量將達到70萬噸,2020年達到120萬噸,再生鉛占鉛總產量達到30%。而在發達國家占鉛產量的比重達到60%左右,2006年我國再生鉛產量占鉛消費量的比例僅為17%。
在《鉛鋅行業準入條件》的“硬性”約束下,預計今后的再生鉛產能仍將穩定增長。技術與設備升級加快
提高鉛回收率、減小污染的關鍵是預處理,發達國家主要采用機械破碎分選,進行脫硫等。具有代表性的是意大利Engitec公司開發的XC破碎分選系統和美國MA公司開發的工藝。國內大型再生鉛企業多采用進口預處理設備。江蘇春興集團從美國引進兩套MA廢鉛酸蓄電池破碎分選系統,后來將這兩臺破碎分選設備運到用該公司的技術在泰國建立的再生鉛廠,F在徐州的工廠采用的是他們通過對MA破碎分選技術設備的吸收改進,自行開發的破碎分選系統。湖北金洋也采用了進口的預處理設備。豫光金鉛引進的是意大利CX預處理設備,豫北金鉛則引進美國LMT公司廢鉛蓄電池破碎分離預處理設備。
采用無污染的再生鉛技術,鉛回收率可大于95%,每噸鉛僅消耗350千克標煤,同時,機械自動化水平高,破碎分選采用機械化流水線作業,用機械加料,用微機控制冶煉等,生產條件好,工人勞動強度小,具有明顯的優越性。目前國內擁有無污染再生鉛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的企業有江蘇春興集團和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采用這一技術的企業也為數不少。
此外,湖北金洋采用廢蓄電池預處理破碎分選、鉛膏、脫硫轉化、密閉回轉短窯富氧燃燒冶煉等工藝技術,綜合回收利用廢鉛蓄電池中各組份,采用布袋脈沖除塵設備、PLC控制系統,解決了煙氣高溫容易燒袋和降溫后的結露等技術難題。春興集團采用豎爐熔煉鉛,豫光金鉛用國內自行開發的“氧氣底吹”法進行生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為提高生產和質檢裝備水平,一些大型企業從美國引進日處理廢電池近百噸的破碎轉化設備,從美國、德國引進國際一流的高級直讀光譜儀檢測設備,擁有生產蓄電池鉛基產品專有的煤氣發生爐、熔煉爐、精煉爐、合金爐等關鍵設備,經環保部門評定,廢氣、廢水、廢渣均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
我國主要再生鉛企業在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自主創新先進工藝技術裝備已經取得長足進步,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加強環境保護方面效果顯著。
資本多元化與國際化趨勢明顯
美國的再生鉛企業都很強大,僅有十余家,年產量就高達100多萬噸。做強做大不只為降低成本,提高質量,也為預防和治理污染提供了保證。有識之士指出,中國的再生鉛企業要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也必然要走投資主體多元化,資本社會化的路子。如今,鉛礦資源原材料供應緊張,對再生鉛的熱捧成為必然。與其他資源一樣,一些大型再生鉛企業為了完善產業鏈,加強與上游資源的聯系,進行強強聯合,使再生鉛與原生鉛礦采、選、冶、加工形成了有機的整體。同時,外國資本的介入和上市公司的出現,使中國再生鉛產業在合縱連橫的戰略布局上重新整合資源,為中國再生鉛企業的做大做強奠定了基礎。
資本多元化:上市公司豫光金鉛在原生鉛冶煉的基礎上介入再生鉛生產,其較強的融資能力對再生鉛產業來說勢必如虎添翼。2006年6月,江蘇春興集團與新加坡淡馬錫集團旗下國際知名的環保產業公司勝科合資成立了江蘇春興勝科合金有限公司,中外合資企業的身影終于出現在再生鉛領域。再生鉛產業界的資本聯盟已經拉開帷幕,這對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國際化:中國是《巴塞爾公約》的簽約國,因此禁止廢舊蓄電池等鉛廢料的進口。為了緩解國內鉛冶煉能力增長過快原料供應緊張的局面,到國外開辦再生鉛冶煉廠成為中國再生鉛企業利用國外鉛資源的一種新的形式。目前,到國外開辦再生鉛冶煉廠的代表企業是春興和新鑫。從1995年起,春興就開始在泰國建立泰中有色金屬國際有限公司,后來又陸續在泰國、印尼、越南等地組建了合資公司。保定新鑫鉛業有限公司則在泰國成立了泰國博鑫隆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再生鉛企業還開始重視在管理上與國際接軌,如春興、金洋、華誠、豫光金鉛等,分別通過了ISO9001、ISO9002、ISO14001、QS9000及TS16949等國際認證。隨著再生鉛產業的整合,競爭將越來越激烈,無論是產品質量,清潔生產,還是管理體系、環境體系,國際認證將是不可缺少的標尺。
目前再生鉛政策體系已經具備初步框架,從科技投入增加、管理現代化到產能擴大,做強做大中國再生鉛產業的條件已經漸趨成熟。盡管全國完善的回收體系尚未建立,但通過嚴格執法、淘汰落后,我國再生鉛產業必將得到持續發展。
編輯:coco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3/2008310105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