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管理中心
>>
行業資訊
>>修改新聞資訊信息
資訊類型:
行業要聞
企業動態
新品速遞
解決方案
交流培訓
嘉賓訪談
產業縱橫
人物聚焦
展會動態
會展報告
本站動態
標 題:
*
頁面廣告:
不顯示
顯示
副 標 題:
關 鍵 字:
多個關鍵字請用“
/
”分隔,如:西門子/重大新聞
內容描述:
新聞來源:
鏈 接:
責任編輯:
標題圖片:
無
/uploadfile/newspic/200581610102458193.gif
當編輯區有插入圖片時,將自動填充此下拉框
*
所屬類別:
(不超過20項)
電源產品分類
:
UPS電源
穩壓電源
EPS電源
變頻電源
凈化電源
特種電源
發電機組
開關電源(AC/DC)
逆變電源(DC/AC)
模塊電源(DC/DC)
電源應用分類
:
通信電源
電力電源
車載電源
軍工電源
航空航天電源
工控電源
PC電源
LED電源
電鍍電源
焊接電源
加熱電源
醫療電源
家電電源
便攜式電源
充電機(器)
勵磁電源
電源配套分類
:
功率器件
防雷浪涌
測試儀器
電磁兼容
電源IC
電池/蓄電池
電池檢測
變壓器
傳感器
軸流風機
電子元件
連接器及端子
散熱器
電解電容
PCB/輔助材料
新能源分類
:
太陽能(光伏發電)
風能發電
潮汐發電
水利發電
燃料電池
其他類
:
其他
靜態頁面:
生成靜態頁面
*
內 容:
“綠色照明”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初,旨在發展和推廣高效照明產品,節約用電、保護環境的節能環保行動,是國際社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普遍推行并取得成功的范例。我國政府從1996年開始,就積極借鑒國際經驗,實施中國綠色照明工程,已經取得顯著成效。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司長趙家榮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BR><BR> 趙家榮司長表示,我國綠色照明工程實施9年來,得到了社會各界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在各地區、有關部門、科研單位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取得顯著成效,積累了豐富經驗,為改善照明質量,節約照明用電,建立優質高效、經濟舒適、安全可靠的照明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照明工業體系,照明電器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結構趨于優化,產品產量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據統計,到2003年,我國電光源產量約80億只,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熒光燈產量18.5億只,占電光源總產量的23%。熒光燈與普通白熾燈的比例由1995年的1:6.25上升到1:2.0。而在熒光燈中,僅緊湊型熒光燈產量就達10.5億只,占全球產量的70%以上,電光源產品結構已逐步向節能型轉變。<BR><BR> 他說,近10年來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和自主開發,我國照明電器行業總體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照明電器產品的質量不斷改善。國家監督抽查顯示,我國緊湊型熒光燈的產品產量合格率由1998年的49.5%提高到2003年的95.1%,平均壽命提高了4000小時,涌現出了一批知名品牌。同時,我國高效照明產品市場需求量日益擴大,銷售量大幅度增長,照明節電成效顯著。抽樣調查顯示,2003年高效照明產品占全社會照明產品使用量的比例達43%,各類用戶采用高效照明產品的普及率有了較高水平,其中工礦企業為73.7%,家庭用戶為72.8%。經國內外專家測算,1996年到2004年,我國綠色照明工程累計節電450億千瓦時,相當于900萬千瓦的裝機規模,削減大量電網峰荷,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碳計)排放1300萬噸。<BR><BR> 盡管我國綠色照明工程取得很大進展,但趙家榮也認為,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我國照明電器行業整體技術水平還不高。目前,我國電光源產品和主要電器附件的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關鍵設備自主開發能力弱,原材料和配件發展不協調,能夠獲得消費者認同的名牌產品少,不利于產業化發展。再如,照明產品市場還不夠規范,雖然制定和實施了多項照明產品的能效標準,但缺乏有效的市場監管,企業良性競爭的機制尚未形成,一些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坑害消費者,影響了高效照明產品的形象。另外,相關激勵政策也不完善,雖然不少地方出臺了一些利用公共財政或節能專項資金鼓勵高效照明產品推廣的資金補貼措施,但全國還缺少鼓勵高效照明產品生產、使用的財政稅收優惠政策,推廣高效照明產品缺乏有效的投融資渠道和激勵機制。還有就是宣傳推廣的力度不夠。在開展大規模綠色照明宣傳活動方面投入不足,企業注重自身產品營銷而缺乏開展社會公益宣傳的主動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綠色照明活動的深入開展,等等。<BR><BR> 趙家榮提出,經驗說明政府引導是綠色照明工程取得成效的前提,而市場化運作是綠色照明工程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國家必須采取綜合措施,制定標準,完善法規,積極探索高效照明產品推廣應用的新機制,促進高效照明產品市場健康發展。他說,國家在《節約用電管理辦法》中已明確提出照明節電的具體要求,有關部門還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中國綠色照明工程”的意見》,先后組織制定了緊湊型熒光燈、雙端熒光燈等6種高效照明產品強制性國家能效標準,加強了國家監督檢查和開展節能產品認證工作,支持了一批高效照明電器生產企業技術改造和工藝技術水平、產品質量的提高。特別是在探索高效照明產品推廣應用新機制方面有了積極進展,比如,開展高效照明產品大宗采購示范活動,選擇北京、山西等8個省市和鐵道部作為示范地區和行業,示范項目實施的采購成本平均降低了20%,在65家示范用戶推廣60.5萬只高效照明產品,產品壽期內可節電1億千瓦時;選擇在上海市和河北省采用電力需求側管理運作方式,為78個用戶安裝了68萬只高效照明產品,產品壽期內可節電1.2億千瓦時,削減電網峰荷1.4萬千瓦,用戶壽期每千瓦時平均節電成本為0.037元,相當于照明平均電價的5.5%;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機制,選擇有資質的節能服務公司和照明產品生產商,組織國內外專家為其提供合同能源管理方面的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成功開拓和實施了一批照明節電項目等。通過新機制的示范,帶動了各地區加大推廣高效照明產品的力度!<BR><BR> 趙家榮說,在“十一五”期間,我國還將加大力度推進綠色照明工程,建設節約型社會。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去年11月發布的《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中,已將“照明器具”列入節能重點領域,將“綠色照明工程”列為十大節能重點工程之一,重點在公用設施、賓館、商廈、寫字樓、體育場館、居民住宅中推廣高效節電照明系統。
av在线天堂播放